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成炮灰后我靠烤串称霸古代 > 第248章 沉浸馆承韵,跨域馆联动

第248章 沉浸馆承韵,跨域馆联动(2/2)

目录

沉浸馆的优化还推动了 “民俗 + 沉浸馆 + 文创” 的深度联动。玄门茶祭沉浸馆在出口处设置 “茶祭文创体验区”,游客可根据馆内体验的 “全息茶祭场景”,定制专属的 “茶祭主题 AR 明信片”(明信片图案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茶祭场景,扫描可观看对应片段);天蛊荷灯沉浸馆则将游客在 “VR 荷灯制作” 中设计的荷灯图案,现场打印在 “荷灯生态笔记本” 封面,实现 “沉浸体验 - 文创定制” 的无缝衔接。小光斑跟踪联动效果:在沉浸馆定制文创的游客占比从改造前的 25% 提升至 60%,文创产品复购率从 30% 提升至 45%,其中 “定制款 AR 明信片” 因包含个人专属体验记忆,成为最受欢迎的文创产品。

傍晚,四界民俗文化沉浸馆预运营总结会召开。灵汐汇报成果:“四界沉浸馆的场景还原度平均从 72% 提升至 93%,科技体验适配度达 95%(全年龄层覆盖),跨域馆际联动参与率从 0 提升至 88%;预运营期间接待游客 1.2 万人次,游客对‘沉浸馆文化体验’的评分达 9.4 分,远超支线项目的平均评分。” 会议决定,按计划正式开放四界民俗文化沉浸馆,并将每月 15 日定为 “跨域沉浸馆联动日”,当天推出 “四界民俗联合展演”(如玄门茶祭与天蛊荷灯的跨界仪式),进一步强化馆际协同。

夜幕降临,正式开放前的玄门茶祭沉浸馆内,最后一次测试正在进行:全息投影中的茶农身着绣有本源能量纹路的服饰,动作流畅地完成采茶仪式;几位老年游客轻松操作着简化后的 VR 设备,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馆内 “茶与湿地” 展区前,游客们正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玄门茶祭与天蛊荷灯的生态关联。小光斑坐在沉浸馆的中央控制室,看着各区域的测试数据 —— 场景还原度 94%、科技体验适配度 96%、馆际联动信息同步率 100%,翅膀轻轻颤动着,仿佛能感受到民俗文化在沉浸馆中 “活” 起来的生命力。

灵汐走到小光斑身边,轻声说道:“民俗沉浸馆不是静态的陈列室,而是跨域文化共生的‘活载体’—— 它让远去的民俗场景重现,让不同域的文化相连,更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真正成为民俗文化的感知者与传承者。” 小光斑对着灵汐轻轻叫了两声,像是在回应:它会继续守护沉浸馆的运营,助力四界通过沉浸馆串联起跨域文旅的每一个环节,让跨域共生的文化生态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灵汐知道,民俗沉浸馆的运营仍需长期努力 —— 馆内展品的更新迭代需加快,针对特殊群体(如残障游客)的体验优化需加强,跨域馆际联动的深度需进一步拓展。但看着沉浸馆中游客们专注的眼神、流畅的科技体验、对跨域文化的认同,她心中充满信心:只要四界始终以 “活态传承、跨域协同” 为目标,民俗沉浸馆必将成为跨域文旅的核心引擎,为四界文化共生、生态共荣、经济共兴注入持久动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