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神话降临:行走在民俗长河之上 > 第69章 华盖;隋炀帝杨广的陪葬品

第69章 华盖;隋炀帝杨广的陪葬品(1/2)

目录

鬼市中心的旅馆。

李长歌捏着一把沉甸甸的黄铜钥匙。

他打算还是先回到甘肃。

从甘肃坐火车到河南并不算太远,花费不了多长时间,撑死小半天。

万一随机传送,传送到了最远的XJ,那不就裂开了。

推开沉重而吱呀作响的旅馆大门,李长歌走了进来。

柜台后,一个老者的身影几乎蜷缩成了球状,裹在一件质地模糊,颜色如同干涸血渍与泥土混合的寿衣里。

那佝偻的背脊拱得极高,头颅深深地埋下去,像是要与布满污渍的柜台融为一体,只有几绺稀疏灰败的头发从兜帽边缘垂落。

老者抬起头,睁开了浑浊的双眼,见到是李长歌这位登记过的客人,又重新低下了头。

李长歌等鬼市关闭的时候一到,就从旅馆离开了鬼市。

他抬起头,天色微微亮。

街道空旷得令人心悸,一只皮毛肮脏的野猫蜷缩在某个关闭的店门台阶角落,把自己团成一个瑟瑟发抖的毛球,只偶尔抬起眼皮,露出两点在昏暗光线下反射着幽绿光芒的瞳仁。

李长歌裹着厚厚的大衣,拎着手提箱,准备找一个黄包车前往火车站。

民国时候的火车一般每天只开三班,早中晚各一班。

七成运兵,三成载客。

三等车茅厕内,男女不分,挤得水泄不通。

而且火车从来不标注座位号,当然高级车厢除外,所以大部分人乘坐火车都是靠先挤后抢,没有座位是常有的事。

《火车上的民国》一书中记录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1925年,在杭州工作的朱自清到上海拜望叶圣陶等友人。几天之后,朱自清乘火车返回杭州。老友相别,自然有几分不舍。在火车站,大家正在依依惜别,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很扫兴的话——“早点去占个座位吧”朱自清听罢,转身径去,头也不回,向车厢走去。

坐上清晨的第一班黄包车后。

李长歌准备闭目养神。

但收到了曲如意给他发来的消息。

曲如意:你被传送到哪里了?

李长歌:甘肃。

曲如意:我被传送到湖北了,紧挨着河南,比你近。

李长歌嘴角抽了抽。

这女人不会是特意来炫耀的吧。

可问题是,这也能得瑟一下?

李长歌:到了记得等我一下,别单独行动。

曲如意:放心好了,我可不傻。

“呼~”

吐出一口气,李长歌打算关掉聊天框。

“滴滴~”

又收到了葛杰的消息。

葛杰:救我

看见这条消息,李长歌瞳孔睁大。

不好!

葛杰出事了!?

李长歌急忙发送‘在哪里?’。

可惜的是,这条消息根本发不出去。

“什么情况,收不到消息吗?”

只见聊天框中,葛杰的名字一闪一闪的,像是信号被阻断了一样。

这时候,冰冷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

“对方被困在特殊空间中,已不在当前的时间线上,无法发送好友信息。”

........

虎头山脚下。

临时征调来的十几架骡车和一辆蒙着帆布的卡车停靠着。

这辆卡车乃是德国的进口货,六公子花费了不小的代价才弄来的一辆。

士兵们扛着麻袋,抬着箱子,步履踉跄,在泥泞中跋涉。

“小心脚下,摔坏了老子扒你的皮。”

陈德彪来回巡视,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士兵的脸。

终于,最后一个木箱子被小心翼翼地抬上了卡车,所有士兵都松了一口气。

“全体都有,登车,警戒。”

陈德彪跳上打头的卡车驾驶室踏板,声音嘶哑。

士兵们拖着疲惫的双腿,爬上骡车和卡车后箱上。

突然,一个手中拿着黑伞,身上穿着黑色大褂,脚步虚浮,面色白的瘆人的青年男子拦住了去路。

他的身旁还站着一个佝偻着身躯的老妪。

陈德彪见状,顿时皱眉:“哪里来的不怕死的,还敢拦六公子的车队,赶紧滚开,不然被碾死了可别怪我。”

一脚油门下去,卡车直接撞向黑色大褂男子。

“砰!”

就在卡车距离不到十公分时,黑色大褂男子撑起了伞。

霎时间。

卡车像是撞到了空气墙一样,车头瞬间损毁。

“怎么回事?”

陈德彪愣住了,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这白天的,还能见鬼了不成?”

黑色大褂男子眯着眼睛微微一笑,语气温和的冲着身旁的老妪道:“三婆,前些日子村长传来消息,隋炀帝杨广的一件陪葬品剜目冥胎珠就在虎头山上,村长可是有大用。还好来的及时,不然这剜目冥胎珠可能就不好找了。”

老妪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看着面前的士兵。

黑色大褂男子目光懒洋洋的,他挥挥手。

“酆,都杀了吧,待会让三婆将他们都制成厉鬼,给你当食物。”

说罢,黑色大褂男子摸了摸手中的黑伞,准确来说是一把有着刺绣的华盖。

(帝王出行或贵官车驾的伞形顶盖)

这黑伞似乎有灵性,大幅度晃动了一下,给予了回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