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鬼市钥匙入手(1/2)
李长歌踱到窗边,天还青灰着,雾气未散。
可那市声,已如同煮沸的水,咕嘟咕嘟地从街心冒出来。
他望着楼下熙攘的前门大街,人力车夫拉着穿长袍马褂,西装革履的客人穿梭其间,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鲜活的市井烟火气。
他目前距离钥匙的位置有点远,李长歌打算打一个黄包车过去。
街两边,青石板路牙子上,早已密密匝匝排开了摊子。
苇席铺地,竹筐做围,各色营生便在这方寸之地铺陈开来。
见惯了现代社会,这民国时期的早市还别有一番滋味。
李长歌有些好奇的打量着周围。
只见一位穿藏青长衫,戴金丝眼镜的老先生,踱步到卖豆腐脑的挑子前。
那挑子一头是热腾腾的雪白豆腐脑,一头是各色调料。
“老规矩,甜味的,多放虾皮香菜。”老先生声音温和。
“您拹好!”卖豆腐脑的汉子应着,熟练地撇起一勺颤巍巍的豆腐脑入碗,浇上白糖水,撒上虾皮,香菜,再淋几滴香油,“小心烫嘴您呐。”
李长歌见状,也点了一份甜味的豆腐脑。
吃饱后,走到了黄包车行。
车夫是个精瘦汉子,约莫四十上下,古铜色的脸膛刻着风霜,额角汗津津的,在晨光里闪着微光,穿着洗得发白的靛蓝短褂,裤腿用布条扎紧,露出脚上一双磨薄了底的千层底布鞋。
见李长歌走近,他立刻弯腰,双手利落地将车把压下,让车身前倾,几乎贴着地面,那姿态恭敬又带着一股子职业的利落劲儿。
“先生,您去哪儿?”车夫的声音带着点沙哑,透着鹤佬人的语调。
“鼓浪屿渡口!”
李长歌手中拎着皮箱坐了上去。
他还是第一次坐这种人力车夫。
“得嘞!您坐稳!”车夫应得干脆,待李长歌坐定,他深吸一口气,腰背一挺,双臂发力,那沉重的车身便被他稳稳地抬了起来。
他熟练地将车把上搭着的灰白毛巾甩到肩上,又紧了紧腰间束着的宽布带,这才迈开步子。
“劳驾!借光!车来了!”车夫一边吆喝,一边小跑起来。
街景在两侧流动,车夫灵巧地在人流车马中穿行。
穿阴丹士林蓝布旗袍的女学生,臂弯里夹着书本,在卖绒花的摊子前驻足,挑拣着大红大绿的绢花;裹着小脚的老太太,挎着竹篮,慢悠悠地跟卖针头线脑的货郎讨价还价;穿西装,提公文包的职员,行色匆匆,在烧饼摊前买两个刚出炉的芝麻烧饼,边走边啃。
一个报童挥舞着油墨未干的报纸,在人群中灵巧地穿梭,清脆的童音格外响亮:“看报看报,看东三省最新消息喽!”
过了将近两个小时。
“先生,前面就到鼓浪屿渡口了。”
车夫的声音带着点喘息,但依旧清晰。
他的后背就在眼前,那靛蓝的短褂已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深色的汗渍沿着脊椎沟壑向下蔓延,勾勒出嶙峋的肩胛骨轮廓。
李长歌从西装内袋里摸出十几枚铜板,想了想,又加了一块银角子,一起递到车夫汗湿的手里:“辛苦了。”
“爷,您.....祝您一路顺风!”
下了黄包车后,李长歌顺着眼前的透明地图很快来到了一处沿海岸。
只见前方海边空地以朱砂线围出三层四方结界,插【代天巡狩】牙边黄旗十二面。
正中停泊着一艘王船。
船长约十五米到二十米左右,层楼飞檐,船首青龙怒目,船尾彩凤展翅。
“这是......送王船?”
鬼市的钥匙,就在王船上面!
李长歌找了一个妇女询问这里的情况。
那妇女见李长歌面生,还是外地人,但还是十分热情:
“少年侬,我共汝讲,前些日子,乡绅聚于妈祖庙求告能否治的了瘟疫,于是投掷出九个圣杯,随后那童乩浑身剧颤,以剑指天,口吐金言‘吾乃玉帝座前代巡王爷朱邢李,奉旨南巡!速造王舟三十六丈,备金箔,米盐,彩衣,活牲,九日后送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