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极品闲人 > 分节阅读 340

分节阅读 340(2/2)

目录

在杜睿的极力推荐之下,太宗的旨意也终于到达了倭岛,任命刘仁轨成为了倭州刺史,治理倭岛,并且开始提前为日后的移民工作作出准备。

在海上颠簸了数日,杜睿总算是回到了阔别大半年的大唐帝国,上岸之后,略作休整,便一路向西,过了洛阳,进了潼关之后,天际已经洋起了大雪,似乎向大唐将士们预示着,来年丰收的好兆头。

回到了国土的大唐将士们,也总算从嗜血狂战士的角色当中剥离了出来,一路上嘻嘻哈哈的,要是让旁人看见,很难相信,在倭岛的时候,他们每个人的手上至少都有几十个倭人的性命。

终于到得长安城外,杜睿强忍着赶回家中与妻儿团聚的渴望,率军先到了承天门,在哪里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几乎长安城的百姓都不顾冰天雪地,有的甚到赶到了城外,观看着这一只庞大到了极点的献俘队伍。

太宗就站立在承天门上,接受了倭国国主天武天皇的降书,当然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以天皇的身份出现了。

太宗先是历数了天武天皇的十大罪恶,接着宣布将其去国,封为子爵,杜睿在城门下听到太宗的这个决定,顿时眼睛都凸了出来,好家伙,太宗这也太小气了,大概还恼恨倭国窃据天皇之位,居然只给人家封了一个子爵,想想天武天皇,不现在是天武子爵了,他那庞大的家族,一个子爵的俸禄,估计下半辈子只能喝粥度日了。

然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之后,早已归心似箭的杜睿,终于找了个机会向太宗辞行,飞奔着回了家中。

关于杜睿的封赏,实在已经是赏无可赏了,只能给他加了两千户封邑,说起来,杜睿的封邑在大唐,恐怕是无人能及了。

回到了家中,伊莎贝拉已经给杜睿生了一漂亮得如此瓷娃娃一般可爱的混血小帅哥,杜睿当即取名杜学武,产后显得丰盈了许多的伊莎贝拉见到杜睿的时候,哭得让杜睿这个天骨铮铮的硬汉都心疼的受不过,好不容易才把这可怜的西洋美人儿给劝慰住,家里哪一位妻子不是泪汪汪的。

宝钗也生了,生下了一对双胞胎,都是儿子,杜睿一手一个,喜欢的不得了,一个取名杜学义,一个取名杜学桢。

黛玉也给杜睿生了一个女儿,看着那粉雕玉琢的小脸,杜睿一样是欢喜无限,黛玉原本还因为宝钗生下一对双生子,而自己却生了个女儿怏怏不乐,见杜睿如此喜欢,才破涕为笑,杜睿当即取名杜兰若。

熙凤,元春,探春,麝月也给杜睿一人生了一个儿子,就等着杜睿回来取名,杜睿自然不推辞,这是当爹分内的事,一个取名杜学仁,一个取名杜学祁,一个取名杜学诚,一个取名杜学禹。

可卿生下的是个女儿,她可不想黛玉一样,生个女儿就愁眉苦脸的,杜睿看了也是喜欢的不得了,这个小丫头和她的母亲一样,天生的美人胚子,取名杜兰慧,盼着她长大之后,能像她的母亲一般蕙质兰心。

还有武媚娘,她一样生下的是个女儿,杜睿看过之后,取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名字,太平

费尽心思的取好了名字,杜睿看着这一帮闹个不停的儿女,再看看一个个满眼含春的娇妻们,不禁一阵感叹,莫不成穿越了就要当种马。

这是杜睿的长子杜学文跑了过来,一把抱住了杜睿的大腿:“爹爹”

杜睿大笑着将长子抱了起来,他离开的时候,杜学文才刚回晃晃悠悠的走路,话都不会说,如今连爹爹都会喊了。

杜学文倒是一点儿都不认生,伸手抓抓杜睿的耳朵,大笑起来。

杜睿见了,更是笑得不行,道:“好儿子爹爹是个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元帅,你倒好,居然抓你爹爹的耳朵,当真有些胆量,看起来日后长大也是个能统兵打仗的”

安康公主闻言,急忙将杜学文抱了回去,道:“我才不要让学文和你一样,整日里东奔西走,连家都顾不上,学文,学文,日后自然是要学文的”

杜睿不理安康公主,笑着对杜学文道:“好儿子那你自己来说说,日后是要做个书生,还是做个大将军”

已经快三岁的杜学文眼珠子转了半天,很是骄傲的昂起了头:“孩儿以后要和爹爹一样,做个大将军。”

“嗯吾儿豪言,为父甚慰,不愧是我杜睿的儿子,哈哈哈”

杜睿很高兴,然后一个孩儿抱起来亲一番。

接着杜睿又换了衣冠去祭祀了祖宗,礼仪显得相当的繁琐,但杜睿并没有因为而不耐烦,在杜睿的眼里,恰巧是这样的仪式的潜移默化,还有其他方面的耳渲目染,才让华夏民族尊崇的仁孝礼义信刻进了骨子里,一直延续了数千年而不改。

想想后世那些在自己的父母跟前只知道伸手要钱,然后出去花天酒地,偶尔还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本事,养不起他这样的现在优秀时尚青年。

这样的言论若要是放到大唐,就是爹娘不抽你,不骂你,街坊邻里也绝对唾弃这种人渣,官府也绝对把这种没大没小,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畜生抓进牢里,判他个流配三千里的徒刑。

当天夜里,久别重逢,杜睿干脆就与众多妻妾同坐一个大屋里,绘声绘色地给她们描绘了离开的这些日子发生的经历,快到凌晨之时,妻妾们终是支持不住了一家子也就和衣而睡,似这等轻松的时刻,杜睿却是许久没有享受过了。

第五篇风云第一章贞观二十二年

清晨,洒下的第一缕阳光驱散了长安的寒意,沉寂了一个晚上的国际大都市,渐渐有了些生气,率先热闹起来的便是东西两市,商贩们早早的起床,百姓们也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宋国公府之内,门房也敞开了大门,一众下人忙碌了起来,清扫的清扫,准备饭食的也开始准备饭食,在大管家杜贵的指挥下,按部就班的忙着。

去年杜仲这位忠仆也过逝了,为此杜睿还特意向太宗告了一个月的假,返回杜陵奔丧,自打重生以来,这位忠仆便一直维护着杜睿,虽然名为主仆,但事实上在杜睿的眼中,杜仲这位老人,和他的父亲没什么两样。

在杜仲过世之后,年岁也有些大了的杜贵也卸下了身上的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