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极品闲人 > 分节阅读 299

分节阅读 299(2/2)

目录

金春秋这么一句话,完全是将自己摆在了臣子的位子上了,一旁的高宝藏和义慈王闻言,也是面露鄙视之色

太宗接着言道:“你本无人君之德,如今献土归降,朕便封你为归义侯,授田百顷,长安城中宅邸一座,你便在长安修身养性,安享富贵”

金春秋连忙跪地谢恩:“罪臣金春秋谢圣上天恩”

太宗接着一摆手,便有人上前,将金春秋搀扶着上了一辆马车,随后便去了,而高宝藏和义慈王则被禁军押解着前往太庙献俘

太宗接着又看向了杜睿等人:“将士们你们在辽东,在三韩浴血奋战,方有今日大胜,舍得百死而得一生,如今得胜还朝,朕当不吝赏赐所有将士皆进爵二等,兵部录其功绩,加倍恩赏,杜睿,苏麟,秦用,秦束,薛仁贵,屈突寿,屈突诠,尉迟宝庆,尉迟宝林,邱志磊尔等随朕一同前往太极殿听封”

太宗说完,下面自然又是一阵谢恩声,杜睿倡导的变法之中,军制变法就包括了军爵一说,将当年秦朝之时的军爵制度详加变之后重用了起来,进军爵两等,那可就意味着,家里能多出三十几亩永业田啊

“辽东大胜,当普天同庆,长安解除宵禁十日,朕与万民共庆此次大胜”

“万岁万岁万岁”

第四篇拓土第四十七章你让朕为难了

杜睿预想当中的任何不愉快,在朝会之时都没有发生,杜睿因为平辽有功,禁绝一等受封宋国公,加封邑五千户,这样一来杜睿的采邑已经达到了大唐开国以来前所未有两万户,便是皇室中人也无法与之相比,万户侯什么的,一律弱爆了。

便是杜睿的老爹莱国公杜如晦也远远不能相比,杜如晦生前的封邑,最多也不过有一千户,杜如晦离世之后,太宗又恩赏了五百户,总共才一千五百户,和杜睿相比较的话,也是天差地别。

一夜欢宴,等散席之后,杜睿正要回家,却被马宣良给拦下了:“杜大人圣上在承庆殿,召你相见”

杜睿心下一沉,太宗相召,有什么事情,他是心知肚明,道:“好有劳大人带路”

跟着马宣良一直到了承庆殿,马宣良往门口一立,道:“圣上有旨,大人到此,无需通传,让大人自行进去”

杜睿点点头,道:“也好”

走进承庆殿,里面灯火通明,照的恍若白昼一般,太宗正盘膝坐在软榻上,面前的书案之上堆满了奏折,见杜睿进来,摆了摆手阻止了他行礼,伸手一指旁边的锦墩,道:“你且坐吧”

“谢圣上”杜睿行过礼,便坐在了锦墩上,太宗不说话,他也不好说什么,只得眼观鼻,鼻观心的等候着。

太宗看着杜睿,心下不禁一笑,单单是这份定力,就足以让人赞赏的了:“王德将这些奏章交由杜爱卿看看,而后你便和马宣良一起守在殿门前,没有朕的旨意,不许任何人进来”

“老奴遵旨”

王德抱着御岸上的一摞奏章,摆放在了杜睿的面前,便退了出去。

太宗伸手一指,道:“看看吧承明你让朕很难办啊”

杜睿只是简略的翻看了一下,奏折上写得是什么杜睿即使不看,也是一清二楚,无非就是攻讦他对契丹和三韩的屠杀,以及妄自和新罗开启战端之事。

对于这些,杜睿早有心理准备,朝中那些老夫子,和满天下自诩仁德的儒生自然会借此抨击他,那些政敌自然就更不用说了,只是让杜睿没想到的是两个重要的人物却没有在这件事上发难,一个是长孙无忌,还有一个就是岑文本。

这些弹劾他的奏折,杜睿无所谓,但是太宗方才那句话却让杜睿的后背直冒冷汗。

你让朕很难办啊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又要和上次一样,牺牲掉他,来堵天下悠悠之口。

杜睿也是个人,如果太宗再这样用的相召,不用则相弃的对待他,他也不免要心寒了。

太宗见杜睿还是不说话,也能猜到杜睿心中所想,此前他不是没想过要再一次放逐杜睿,毕竟功高震主之事,是每个统治者都要忌讳的事情,但是深思熟虑之后,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一旦杜睿离朝,李承乾势必势单力孤,如何能应对李恪和李治两人的进攻,储位不稳,对江山社稷可是有大危害的,这是太宗最不想见到的事情。

而且,再一再二,岂能再三,太宗也不想当真寒了杜睿的心。

可是该如何应对满天下读书人的攻讦,杜睿在契丹,在三韩杀人盈野,何止百万,要是不稍加惩处的话,天下人都要说他是个暴君了。

还有就是对新罗开战,虽说新罗有错在先,但毕竟也遣使请罪了,可最终还是将人家的国给灭了,太宗少不得还要担上一个恃强凌弱的罪名。

太宗是当真难办了

“承明你我君臣相视也有十余年了,朕给过你恩赏,也让你蒙受过委屈,你说实话,心中怪不怪朕”

杜睿闻言一愣,听着太宗的话,杜睿惊得连忙拜倒在地:“臣不敢,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不敢心怀妄念”

太宗笑道:“言不由衷朕知道当年你远征归来,朕却借机将你罢黜出了长安,你的心中不服,对朕也少不了埋怨,这都很正常,朕也不会怪罪你,可是你也要体谅朕的苦衷,朕的心里除了这大唐的江山社稷,再也装不下旁的东西了,没走一步,朕都要想着江山永固,社稷安泰,而你,承明你这个人太聪明了,你的才华旷古绝今,便是朕也远远不如,更何况是承乾,而承乾偏偏最信任的又是你你让朕怎么办”

杜睿听着,不禁冷汗淋漓,太宗这些话,句句都是诛心之论,在心惊的同时,却又感到一阵阵的无奈,他原本就只是想在这个繁花似锦的大唐,做一个安安乐乐的太平公子,从来都没想过要身披紫绶,位居朝堂,只是因势利导,再加上他也想为华夏民族做些事情,这才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这个位子上,没想到却招来了君王的连番猜忌。

杜睿想着,拜道:“圣上臣原本无意仕途,更不想闻达天下,只想在家中躬耕安乐,臣此次辽东之行,战阵之间,身体多有损伤,如今辽东,三韩之事已定,臣启圣上,准臣还乡”

杜睿知道朝中的那些政敌,并非一定要致他于死地,只是想让他离开朝堂,免得碍手碍脚,既然如此,倒不如他自己自退,还能体面一些,同时也不至于让太宗为难,使他留在朝中,也只能如履薄冰,谨小慎微,一身才学不得施展,岂不更加委屈。

太宗见杜睿居然请辞,知道杜睿是误会了他的意思,他错过一次,也看清了杜睿的心性,自然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但是见杜睿似乎隐退之意甚为坚定,不禁道:“你若是去了,承乾处该已谁为肱骨”

杜睿低着头道:“太子殿下宽厚仁德,为大唐储君再合适不过了,臣请圣上明鉴,方今大唐国力正盛,万万不能因为储位动摇,引发内乱”

这些话平日里杜睿都是不敢说的,今日既然人都要走了,正所谓“人之将走,其言也善”,杜睿也就自然没那么多估计了,想来太宗也不会为难他。

“好胆”太宗闻言,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道,“妄议一国储君,杜睿你可知道这是大罪”

杜睿忙道:“圣上恕罪臣人都要走了,有些话不得不说,大唐如今发展之势迅猛,若是能保持平稳之势,则极有可能开创一番亘古未有的太平盛世景象,若是一旦有所差池,则前功尽弃,臣实不忍见”

太宗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道:“朕何曾说过要让你走。”

杜睿一怔,抬头看着太宗,不解其意,太宗将他叫到这里,又说了那样一番话,不是让他离开,还是什么意思。

太宗起身道:“你又想去偷懒,这个朕可不能应允你是朕的女婿,也是皇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