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极品闲人 > 分节阅读 138

分节阅读 138(2/2)

目录

众里正闻言,纷纷口头称谢,大赞杜睿宅心仁厚,恨不得要将他比喻成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了。

杜睿赶紧让众人打住,接着说道:“不过可有一节,以后这农耕之事,你们可都要听我的不然的话,田租照旧”

杜睿这般说,众里正也是一阵为难,在他们眼中杜睿就是个贵公子罢了,如何懂得农耕嫁取之术,要是杜睿一味蛮干,倒霉的可是他们。

唯独早就得了实惠的杜家堡里正见众里正一副为难的样子,气道:“你们这些人,也真是小看人,你们不是时常问我,为何杜家堡田地里的粮食长势比你们那边的好吗今日小老儿便告诉你们,那可都是少爷的功劳,要不是按照主人教的法子更重,杜家堡如何能年年大丰收,主人这可是给你们实惠,你们莫要不识好歹。”

众里正闻言,皆是一惊,连忙向杜睿请罪。

杜睿也不在意,道:“无妨只要日后农耕之事,你们好生配合就是。”

前段时间入长安,太宗本来是要让他负责推行新式耕种法,和新式农具的,结果杜睿先是搞变法,接着又出师西征,将这件事放下了,如今也正好现在杜陵一代,全面推广,看看效果,再提醒太宗这件事。

将所有事都说明了,杜睿接着又在众里正的引领下,像个日后的小领导一样,在各个村落视察了一番,如今虽然正值贞观盛世,但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却依然不容乐观,虽然两餐温饱得以解决,但是距离小康之境,还差的远了。

杜睿看了一番,便又打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念头,当然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和后世的可不一样,可没有什么电灯电话,自来水之类的东西,当然杜睿有信心在他有生之年,将这些东西都鼓捣出来,但却不是现在。

他想要搞的建设,乃是重新规划,重新修路,重新建屋,当然最重要的是给每个村子建好厕所,不然的话,可不得了,杜睿可不想着每次来自己的封邑转悠都踩两脚大便回去腻歪人。

他封邑当中户口虽多,要想重新规划一番的话,所费也颇巨,但是那点儿钱杜睿还不放在眼里,他现在可是大唐暴发户,有的是金银。

打定了主意,杜睿便让冯照将他封邑之内的地势,村貌都一一绘制成图,冯照如今已经被杜睿培养成了一个合格的侦察兵,这点小事还难不倒他。

痛痛快快的享受了一把巡视领地的感觉,杜睿带着两脚泥回到了大观园,刚一进后宅,便是迎面撞上的黛玉都险些认不出他来。

“少爷你你为何装扮成了这副模样,要是让老妇人见了,定要责罚奴婢的”

杜睿笑道:“我自己这副样子,姨娘为何要责罚于你”

黛玉忙道:“少爷快去换了衣衫,奴婢去给少爷打水洗澡,老夫人将少爷的饮食起居都交给了奴婢,要是少爷这幅模样出现在老夫人面前,老夫人岂不是要责怪奴婢照料不周”

杜睿笑道:“黛玉你且看看,我现在像个什么”

黛玉一愣,当真仔细打量了杜睿一番之后,道:“左看右看,也就是像个农夫”

杜睿一笑,道:“没错少爷我如今就是想要做个农夫,既然圣上不肯留我在朝堂,为国效力,那我也就只好在杜陵做个农夫,为国为民多打些粮食了”

杜睿说完,大笑着走了,将目瞪口呆的黛玉留在原地看着杜睿远去的背影,喃喃自语道:“若是当真能一辈子在杜陵就好了”

第二篇浊世第七十四章自卖自身第二更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杜睿将手中这份抄录来的魏征上给太宗的谏陛下十思疏放到一边,起身走到书房的窗前,沉吟了一阵之后,突然一阵笑。

虽然离开长安已经六月有余了,但长安那边,李承乾还是会不时的将一些要事编纂成邸报,发到杜陵,让杜睿不至于对当前的朝局两眼一抹黑。

对于魏征这篇在后世享有盛名的奏疏,杜睿并不陌生,前世也曾时常拜读,魏征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上这道奏疏,直言太宗之过,也是因为贞观十一年以来,随着杜睿倡导的变法,在马周,褚遂良等人的推行之下,大唐的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百姓的生活也渐渐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开春以来,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

就在魏征呈上此文之前,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猎于洛阳苑,此后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

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思想,为这个在此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杜睿看了也是连连称道,其主题在于提醒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去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戒奢侈、恤百姓、戒焦躁、不自满、不放纵、不懈怠、纳忠言、远小人、克喜怒、明赏罚十个建议。

李承乾在这篇邸报上说,太宗看过魏征的奏疏之后,非常重视,说它“言穷切至”,以至于使太宗“披览亡倦,每达宵分”。

至于太宗是否像李承乾所说的那样“幡然醒悟”,杜睿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能听得进去意见,这本身就已经难能可贵,这天下万民也不至于要求太宗当真像个人民公仆那样,废寝忘食的劳心劳力。

杜睿正想着,传来了一阵叩门声,接着就听到宝钗道:“少爷冯教师和杜二郎都准备好了,正在前厅等候,少爷可是要现在出门”

杜睿道:“好这便去”

说着拿起挂在墙上的斗笠,戴在头上,便出了门,在前厅寻到了冯照和杜平生两个,骑上马,便朝着离杜家堡最近的曲江村赶去。

杜平生一路上,话也不停,愤愤不平道:“少爷待会儿到了曲江村,看那老儿还有何话说别的村子都对少爷言听计从,偏偏他曲江村一个小小的里正说三道四,百般推脱,就好像少爷要害了他们一样,这次非要那老儿下跪认错不可”

杜睿一笑,道:“偏你话多,人家千百年来的耕种习惯,其实我一句话就能改的了的,你的话也不要说得这么圆满,曲江村与旁的村落土质不同,和你说这些,你也不懂”

杜平生嘿嘿一笑,道:“小人是不懂,可是总归知道少爷的话没有错处,少爷说什么,小人就做什么,不像那曲江村的老儿,就是头倔驴,要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