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5(2/2)
太宗见没了反对意见,心中更是畅快,大笑道:“好一个兵制,一个田制,一个税制,杜爱卿三事可是已完”
杜睿心中大大的翻了一个白眼,太宗这演技,要是放在后世,都可以拿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了,不过太宗的戏已经进去了,他作为配角自然不能扫了太宗的兴头。
“圣上田制与税制关系我大唐的财政根本,其实说起来都是一回事,臣还有一事要启奏圣上”
太宗呵呵一笑,道:“讲”
杜睿道:“臣最后一事,要说的,便是我大唐目前的科举制度”
大臣们再次石化,看着杜睿,每个人心里都在想:杜睿今天看起来是真的要语不惊人死不休了,刚刚的兵制,田制,税制就已经够骇人听闻的了,现在杜睿居然又把手伸向了科举,难道他真的打算要和天下人为敌吗
杜睿接着说道:“如今我大唐的科举制度和前朝相比,已经明显改进了很多,然臣以为,为国举才,不能只凭满口的圣人言,当注重务实,圣贤文章做得再好,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却无一策之人,又有何用臣以为科举当偏重策论,去掉那些掉书袋的庸才,擢拔像马周,马大人这样的国之干才,方为正途”
杜睿这番话,算是将朝中那些科举入仕的人得罪狠了,贞观一朝,虽然方才十年,但科举取士,步入朝堂之人却不少,便如崔忠恕,郑玄策等豪门大族的子弟皆是如此。
“杜大人是何言也”方才一直没说话的郑玄策第一个跳了出来。
郑玄策是山东士族郑家的子弟,自幼便研习圣人之学,最擅长的便是捉刀做赋,还曾编注过易经,也算得上是儒门的后起之秀,如今供职弘文馆做编修,说白了也就是个刀笔吏,每日里上朝也就是混混日子,真要是有事让他拿主意,也拿不出来,不过太宗到是很喜欢他做得文章,当初大明宫修建成的时候,还曾让他做赋,大大的出了一次风头。
可如今他们这些研究圣人经义的人,反倒被杜睿说成只会摇唇鼓舌的酸儒,这让他如何受得了。
杜睿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跳了出来,也知道他是谁,便笑道:“郑大人有何赐教”
郑玄策满面怒容道:“杜大人在下也曾拜读过杜大人所著资治通鉴,杜大人所学也堪称当世大儒,然方才所言,欺人太甚了吧岂不是将天下的儒生都归结为皓首穷经的迂腐之人”
郑玄策这个人还不算太笨,至少还知道要发动群众,但杜睿最不怕的就是这个,看着郑玄策笑了两声,把郑玄策笑得有些莫名其妙。
“郑大人克制农桑嫁取之术可知百工机巧之术可知煮海冶炼之术可知兵哥战阵之术”
郑玄策闻言一愣,好半天才道:“杜大人方才所言不过小道,我辈读书人,习的是修身,齐家,治国,辅佐君王,已成王业,况且士农工商,各有分工,在下”
杜睿打断了郑玄策的话,道:“好郑大人果然好大的志向,那么郑大人可知何以富国强兵,使天下安泰,百姓安居”
郑玄策不过是个白面书生,和他讲这些治国的大事,他如何能知晓,顿时被杜睿逼问的涨红了脸,呐呐不能言。
杜睿笑道:“所谓儒家,乃人之需也,儒家经典乃是教人向善,养炼自身,读其经典也不过是加强修养而已,于治国何意”
如果说刚才杜睿的话,还只是让他们内心震撼的话,这句否定儒家的话,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来自九幽深渊的歪理邪说了。
自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朝历代的君王不管是不是真的将儒家放在了正统的地位上,至少面子上还是将儒术当成了治国要点,便是太宗也未曾当真正眼瞧过儒家,但是却也不曾当着面,将儒家说得这般一无是处,只能教育自身。
“大胆放肆”
一声断喝,让人们惊讶的是这次跳出来的居然是在朝堂上一向装聋作哑的孔颖达,身为太学的学正,孔老夫子的涵养功夫一向都是极好的,现在这是怎么了
孔老夫子放在站在队伍里,看着杜睿和一帮豪门大族的后生们打嘴架,虽然杜睿的一些想法,意见,让他也不大容易接受,但是杜睿的那一本资治通鉴着实起到了不少作用,让孔老夫子始终都把杜睿归结到了儒门精英的行列当中,可方才杜睿说了什么儒学于治国无用孔老夫子听到这句话,突然有了一种偶想破碎的感觉,再也站不住了,急慌慌的跳出来,大声呵骂。
看到孔颖达出来了,杜睿可不敢不敬,他的前身毕竟曾在太学就读过一段时间,和孔颖达之间有那么点儿师生的情分。
“孔大人”
孔颖达怒视着杜睿,三缕长髯此时被气得几乎要飞舞起来了,指着杜睿喝道:“你也曾读圣贤书,虚知晓孔孟先圣之经典,讲的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你这黄口孺子,文不能通孔孟之精要,如何便敢乱言,你还算不算是儒门子弟”
杜睿被孔颖达呵骂,也不着恼,笑道:“弟子原本就不算是儒门中人,于各家均有所涉猎,如孔大人所言,人人皆读孔孟之术,别家皆是歪理邪说,那弟子倒要问问,无法家之学,何以约束万民,无农家之学,何以耕田种粮,无墨家之学,百工何以兴,无兵家之学,何以拒敌四方,所以弟子才说,孔孟之学只可以用来增强自身修养,治国何以为益”
第二篇浊世第三十五章有教无类
杜睿一连串的问题将孔颖达这个饱学大儒问的目瞪口呆,无言以对,他想要反驳,但是却无从下嘴,最后被气得涨红了脸,指着杜睿,气喘连连。
太宗见了,也是心中不忍,孔颖达这人虽然迂腐,但品行总归是好的,在太学担任学正,无论皇子,公主,一律严加管教,为人又刚正不阿,从来不趋炎附势,如今这样一个享有海内人望的大儒,被杜睿这么一个少年郎逼问的如此狼狈,要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