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闭门推演,惊世策论(1/2)
当谨身殿内为战为和吵得面红耳赤,当秦王与太子的势力在朝堂上下奔走角力之时,位于风暴边缘的九皇子府邸却大门紧闭,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宁静。萧煜对外称病,谢绝了一切访客,连同楚幼薇商议商业扩张的事宜也暂缓了下来。
书房内,烛火彻夜不熄。地上、墙上铺满了巨大的北疆舆图、历年边关奏报抄本、甚至还有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关于北狄风土人情、部落构成的零散记录。萧煜仿佛回到了前世的研究状态,只是研究的对象,从尘封的历史变成了迫在眉睫的国战。
他摒弃了所有个人情感与派系立场,纯粹以一名战略家的视角,沉浸其中。大脑如同最高效的处理器,结合前世所知的军事史、地缘政治学、后勤学乃至气象学知识,对眼前浩瀚而杂乱的信息进行着疯狂的交叉比对、逻辑推演。
· 分析北狄: 他敏锐地注意到,北狄此次入侵规模空前,但各部族联军迹象明显,其大汗权威并非绝对,内部必有利益分歧。二十万铁骑听起来恐怖,但其后勤补给线漫长脆弱,完全依赖劫掠,无法支撑长期占领。其战略目的,更可能是为了掠夺财富人口,并以战逼和,获取长期利益,而非真正有能力鲸吞大晟。
· 剖析己方: 他承认大晟军队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装备陈旧、训练不足、将领畏战、后勤混乱。但他也看到优势:国力和战争潜力远胜北狄,城池关隘体系尚存,北疆民众有抵抗基础。真正的关键,在于如何扬长避短,在于一个清晰、可行、能统一各方力量的战略。
三日不眠不休,萧煜眼中布满血丝,神情却异常亢奋。他铺开特制的长卷,提笔蘸墨,标题力透纸背——《北狄论》。
这不是一篇简单的请战书或议和策,而是一份融合了“知己知彼”的战略分析、“扬长避短”的战术建议以及“标本兼治”的长期方略的宏文。
· 上篇·审势: 客观分析北狄之“强”与“弱”,指出其“利在速战,弊在久持”;剖析大晟之“短”与“长”,强调“弊在人心涣散、军备松弛,利在国本未伤、潜力雄厚”。
· 中篇·破局: 提出“以空间换时间,以坚城耗敌锋”的初期防御策略,选择关键节点固守,消耗北狄锐气与粮草。同时,大胆建议“精骑扰袭,断其粮道”,组织精锐骑兵小队,深入敌后,专攻其脆弱的后勤线。更提出“分化瓦解,间其部落”,利用北狄内部矛盾,进行政治分化。
· 下篇·固本: 着眼于长远,提出整顿军备、改革漕运保障后勤、在边境实行军屯、以及“以商制夷”等系列建议,旨在从根本上扭转对北狄的战略劣势。
全文逻辑严密,数据支撑有力(基于他能获取的所有信息),眼光超越了当前战局,直指帝国北疆的长治久安。其中蕴含的军事思想和战略眼光,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的普遍认知。
在萧煜闭门着书的这几天,外界的纷争并未停歇。
秦王府: 萧炯的北伐方略(更侧重于调兵遣将和索要钱粮)已准备就绪,只待下次朝会发动总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