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阵痛与淬炼(2/2)
他亲自站出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挚的态度与基层员工们交流沟通,让大家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这次变革。原本弥漫在基层的怨气渐渐消散,人们开始明白,这并不是管理层的盲目折腾,而是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决策。
一种背水一战的紧张氛围在工厂里弥漫开来,大家都意识到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让公司走出困境。技术攻关小组的成员们主动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研究技术难题,力求找到提升产品质量的方法。工人们也不再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如何提高操作的精度,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更高的标准。
然而,这场变革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供应链和物流方面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一批关键的进口电容由于报关手续出现问题,在海关被耽搁了好几天,这几乎导致生产线被迫停工。王钦心急如焚,他毫不犹豫地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关系,亲自出马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终于成功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与此同时,国际物流的选择、保险、货物追踪等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海外事业部和新成立的物流团队为此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以保障原材料能够及时、安全地运抵工厂。
在这个过程中,王钦敏锐地意识到,华创原有的管理流程已经无法适应国际化业务的需求。他力排众议,推动引入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建设试点,首先从生产和供应链模块开始,试图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的精细化和效率。
一个多月后,第一批完全符合安德森公司标准的产品终于下线。经过严格的出厂检验,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当装载着这批服务器的集装箱缓缓驶离华创工厂时,很多人都长舒了一口气,有些老员工甚至激动地抹了抹眼角。
这不仅仅是一批货物的发出,更象征着华创制造能力的一次脱胎换骨般的淬炼。
王钦没有放松,他立刻要求团队对这次订单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复盘,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标准作业程序(Sop),并开始在全集团范围内推广这次提升的质量管理标准。
“这次阵痛,不能白疼。”王钦在复盘会上说,“我们要把这次获得的经验,固化下来,变成我们华创新的能力基线。以后,凡是出口产品,必须遵循这套标准。甚至国内的高端产品,也要逐步向这个标准看齐!”
阵痛过后,华创的肌体仿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排毒和强筋健骨。虽然代价不小,但整个体系应对高标准、严要求的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这为华创后续承接更复杂的国际订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钦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井然有序的厂区。他知道,经过这次淬炼,华创这艘船,变得更加坚固,能够迎接更大风浪的考验了。国际化的道路,就是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攻坚和淬火铺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