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234章 秘信

第234章 秘信(2/2)

目录

陆昶缓缓将信笺平铺在案上,身体向后靠在椅背,闭上了眼睛。他没有立刻去思索对策,而是任由那字里行间传递出的庞大信息量在脑海中翻滚、沉淀。

来自建康明枪暗箭的精准描摹、宫廷深处那微妙却关键的态度转向、潜在敌人可能勾结的警告、以及北方强邻蠢蠢欲动的威胁……这一切,都被压缩在这薄薄一页信纸之中。

良久,他长长地、彻底地舒出了一口气,仿佛将积压在胸中多日的浊气一并吐出。那萦绕不去的沉重感,竟在这无声的吐纳间冰消瓦解。这封信,如同一位高明的弈者,在他感到迷茫之际,于棋盘之外轻轻一点,不仅指明了对手的布局,更照亮了己方可以凭借的山川地势。

他睁开眼,目光已是一片清明沉静。不再有丝毫犹豫,他取过一张新的奏表用纸,挽袖研墨,开始落笔。这一次,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他完全遵循了信中的指引,也契合了与谢玄商定的“明修栈道”之策。奏章以极其恳切甚至略带委屈的笔调,极力渲染北疆形势之危殆,详述招抚流亡、开垦荒田以稳固后方之不易,强调练兵筑垒纯为“保境守土,上报君恩”,并对明伦堂之事轻描淡写,解释为“与地方父老恳谈,阐释政令,消除误解”。通篇以“忠悃”、“孤直”、“不得已”为基调,将一个身处险远、一心为公、却反遭误解的边臣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写罢,他轻轻吹干墨迹,这才命人唤来谢玄。

谢玄步入书房,见陆昶神色虽略带疲惫,但眉宇间那股近日的沉郁已一扫而空,心下稍奇。他接过奏章,快速浏览一遍,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此奏情理交融,分寸把握得极好,尤其善于借势,将自身置于守土安民的大义之下。如此,建康那边,除非执意撕破脸皮,否则很难再以此大做文章。” 他放下奏章,看向陆昶,“看来,昶兄已是成竹在胸?”

陆昶微微颔首,将密信内容择要告知,重点强调了需防范的内部勾结与慕容垂的动向。

谢玄听罢,神色也凝重起来:“果然如此。内外勾结,最为凶险。高啸那边,必须立刻加强对各处关隘、仓库、工坊,尤其是与外界连通的水陆要道的监控,对往来人员严加盘查。我会亲自去与他分说。至于慕容垂……”他沉吟道,“此人用兵,常出入意表,确需加派最得力的斥候,深入查探,务必掌握其真实意图与兵力调配。”

“有劳幼度。”陆昶点头,“此事关乎生死,不可有丝毫疏忽。”

待谢玄领命匆匆离去安排,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陆昶拿起那封萱草信笺,移至烛火之上。跳动的火舌贪婪地舔舐着纸角,迅速蔓延,将那些清丽而至关重要的字迹化为蜷曲的焦黑,最终成为一小撮无声的灰烬,散落在冰冷的铜质砚台旁。

他静立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和郯城稀疏却坚定的灯火,心中一片澄澈。这封来自庾清萱的密信,如同迷途中的一座灯塔,虽未能照亮整个航程,却足以让他辨明方向,坚定信心。

“雪中送炭,暗室明灯。此情此谊,陆昶……心领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