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论道(1/2)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这一日的郯城郡学,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将至。明伦堂内外,早已被闻讯而来的东海郡官吏、学子、乃至一些识文断字、关心郡务的士绅商贾挤得水泄不通。堂内正北主位设一案,为陆昶席。其下左右分列坐席,左边以杜子腾、沈文休、孔慕道及数名神色倨傲的天师道道士为首,右边则是以谢玄、顾雍之为首的东海郡官员及本地学子代表。高啸亲自带着一队精悍的亲卫,于堂外及各处要道警戒,目光锐利如鹰,确保万无一失。
辰时正刻,陆昶一身半旧青衫,从容步入明伦堂。他并未着官服,仿佛只是来参加一场寻常的讲学。然而其步履沉稳,目光平静,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瞬间便将成为焦点的压力承担下来,也让有些嘈杂的堂内迅速安静下来。
“陆兄。”谢玄见陆昶到来,起身微微颔首,眼中带着信任与支持。其余东海郡众人亦纷纷起身,齐声道:“府君!” 声音整齐,带着由衷的敬意。
陆昶对谢玄及众人点头示意,随即在主位安然落座,目光平和地扫向左边以杜子腾为首的众人,淡淡道:“诸位远来是客,今日论道,但请畅所欲言。陆某在此,洗耳恭听。”
杜子腾深吸一口气,率先发难。他起身对陆昶拱手一礼,姿态看似恭敬,语气却咄咄逼人:“陆使君,《易》云:‘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近日建康多位高真观测星象,皆言东北有妖星犯紫垣,其色赤白,光芒逼人,主戾气僭越,纲常颠倒,兵燹将起。使君坐镇东海,兴非常之兵,行非常之政,敢问,此星象是否正应在使君身上?使君行事之前,可曾虑及天道示警,以免祸及江东苍生乎?” 他直接将“妖星”与陆昶挂钩,言语间已将东海新政定性为招致灾祸的根源。
此言一出,满堂皆寂。所有目光都紧紧盯在陆昶身上,空气仿佛凝固。
陆昶闻言,神色丝毫未变,甚至嘴角还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他并未立刻反驳,反而好整以暇地反问道:“杜公子家学渊源,想必熟读经史。那么,请问杜公子可曾记得《左传》鲁庄公七年所载,‘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其时周室尚在,礼乐未崩,然天降此异象,不知当时可有兵燹大起,祸乱苍生?”
杜子腾一愣,他专注于谶纬星象之学,对这类具体史实反倒记忆不深,一时语塞。
陆昶不待他回想,继续追问,语速平缓却步步紧逼:“又,《史记·天官书》有载,‘荧惑守心’,历来被视为大凶之兆,然则秦皇汉武时,此象皆曾出现,其时四海一统,国势正隆,虽后期或有变故,但岂能简单归咎于星象?此又作何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