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215章 大道

第215章 大道(1/2)

目录

桓温来自洛阳的嘉奖与那隐含制约的旨意抵达郯城,并未引起陆昶太多情绪波动。他平静地接旨,谢恩,将赏赐之物分发给石岭堡等前线有功将士,对那“暂缓”的粮饷则未置一词。然而,这道旨意背后所代表的、来自旧有秩序和强大势力的审视与算计,却让谢玄、高啸等核心成员感到了无形的压力。

是夜,太守府书房内,烛火通明。谢玄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色,开口道:“陆兄,桓温此举,看似嘉奖,实则……意在掣肘。建康那边,对《治世新策》更是非议不断。我们如今,可谓是前有猛虎(北燕),侧有饿狼(桓温),身后还有群犬吠声。推行新政,是否……是否应稍缓步伐,暂避锋芒,以和光同尘之态,徐图后进?” 连一向果决的高啸,也露出了沉吟之色。

陆昶目光扫过在场最亲密的几位伙伴,他们的担忧他理解,但这动摇的苗头必须掐灭。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幼度,高啸,诸位。可知自古至今,能成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者,初始时,同道者有几人?”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直视众人:“不过二三子而已!”

“《商君书》有云:‘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他引经据典,语气斩钉截铁,“昔年商君说秦孝公变法,面对的是积贫积弱、贵族盘踞的烂摊子,天下谁人看好?若其时瞻前顾后,谋于众人之口,惑于世俗之见,何来后来强秦之基业?他明确告诉孝公,欲成霸业王图,其道在于‘急于变法之谋划,不顾天下之议论’!正是这份‘不谋于众’的决断,才有了徙木立信,才有了废井田、开阡陌,才有了后世一统之格局!”

他踱步回到案前,手指轻轻敲击着那部《治世新策》的稿本:“我辈今日所行之路,亦是变法,是破旧立新。我们触及的,是门阀之利,是清谈之虚,是千百年来固有的秩序藩篱。指望那些旧秩序的受益者为我们鼓掌喝彩?指望桓温、建康诸公真心实意地支持我们壮大?岂非与虎谋皮!”

他的声音逐渐高昂,带着一种孤高而坚定的信念:“高人之行事,固与世人负道而行。 夏、商、周三代之兴,岂是恪守前朝旧礼而成?他们是打破了旧有的桎梏,建立了新的秩序,故而能王天下!春秋五霸,齐桓、晋文之流,又何尝是拘泥于陈旧法度而称雄?他们是因时制宜,创立新法,强兵富国,方能令诸侯俯首!这其中的道理,便是——”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清晰无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