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民望(2/2)
民间市井的议论,则更为鲜活直接。茶楼酒肆、田间巷陌,陆昶的事迹与“陆公薯”一同,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听说了吗?那东海陆侯爷,又立大功了!朝廷封了侯,还让他管着青州的兵马呢!”
“陆侯爷真是神了!那‘陆公薯’俺家也尝了,又甜又顶饿,真是好东西!听说一亩地能收几十石,往后再不怕荒年了!”
“可不是嘛!陆侯爷杀贪官,平海盗,分田地,现在又找来这等祥瑞,这才是真正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
而在江东士人清谈的圈子里,陆昶的名字也开始与谢玄王坦之等年轻俊杰相提并论。
“昔有‘谢家玉树’,唯指陈郡谢玄谢幼度,风神秀彻,雅量非凡,允文允武,实乃我江左年轻一代之翘楚。然今观之,东海陆昶陆昶,起于寒微而骤立殊功,诛锄豪强若雷霆,惠养黎庶如时雨,更献嘉禾以固国本,其功业之着,锋芒之锐,堪称‘‘陆氏嘉禾’!”
“然也!‘谢家玉树’,清雅高华,承世家之风范;‘陆氏嘉禾’丰硕刚劲,开寒门之新局。此二者,一如芝兰玉树,生于庭阶;一如嘉禾映日,长于田野。谢幼度陆昶守东海,为我朝屏藩,年轻一代之栋梁,实可并称‘江左双璧’!”
这番将陆昶与谢玄并列,誉为“江左双璧”的说法,迅速在民间和士林传开。谢玄代表着传统门阀世家培养出的完美典范,文武兼资,风仪为世所重;而陆昶则象征着凭借自身才干与机遇冲破桎梏的新兴力量,功绩务实,更贴近民生。两者并列,既彰显了江东人才辈出,也隐隐折射出门阀与寒门并立、共同支撑朝廷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这些来自北方帝王的审视与江东民间的赞誉,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关于陆昶的舆论洪流之中。使得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边郡能吏,一个朝廷新贵,更成为了牵动南北视线、承载不同阶层期望的复杂符号。与谢玄并列为“江左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