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道韫解惑(2/2)
“因此,”谢道韫继续道,语气沉稳如常,仿佛在阐述一段经义,“参军日后应对此类攻讦,无需在具体污名上过多纠缠,徒耗心力。只需紧守‘忠君、为国、实证’三点,稳如磐石。忠于陛下,此为臣子本分,无人可指摘;心系国朝收复之大业,此乃大义所在;凡事讲求实证,而非空口污蔑。守住这三点,其余一切构陷,皆如无根浮萍,狂风虽疾,亦难撼动山岳。”
她的目光变得愈发深邃,带着一丝警示的意味:“然则,树欲静而风不止。彼等今日未能得逞,绝不会善罢甘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洛阳军中,人员构成复杂,新附之众、各方势力交织其间,最易滋生事端,亦最易为人所乘。参军还需格外留意军中舆情,谨慎处置各类事务,尤其是赏罚、人事,务求公允分明,勿使小人有机可乘,行那离间分化、散布怨望之举。根基稳固,则外邪难侵。”
**她寥寥数语,不仅剖析了对方的核心意图与朝堂大局,更给出了清晰而实用的应对策略,甚至预判了对方下一步可能攻击的方向,其眼光之毒辣、思虑之周全,令人叹服。** 这已远超寻常闺阁女子的见识,俨然是顶尖谋士的水准。
陆昶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郑重颔首,低声道:“女郎金玉之言,洞若观火,昶受益匪浅,铭记于心。多谢女郎解惑。”
谢道韫微微摇头,示意不必言谢。亭中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风吹藤叶的细微声响。两人并肩而立,望向同一片水域,**某种基于高度智慧认同和当前共同处境下的默契与信任,在这静默中悄然滋生,坚实而沉静**。他们都明白,眼前的风平浪静只是假象,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多事之秋,”良久,谢道韫极轻地叹息一声,声音几不可闻,“各自珍重。”
说罢,她不再多言,仿佛只是赏景已毕,自然地转身,袅袅婷婷地走出了小亭,身影很快融入了远处的光影交错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陆昶独立亭中,望着她离去的方向,目光深沉。谢道韫的提醒,如同在他心中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前路的迷雾,也照出了潜伏的荆棘。他知道,自己必须立刻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