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93章 诗画遥记秋水长

第93章 诗画遥记秋水长(2/2)

目录

他沉吟片刻。对于王璎,他必须明确拒绝,划清界限。但对于庾清萱这般含蓄的表达,若反应过于冷硬,反而显得不近人情,甚至可能无端得罪颍川庾氏。

他铺开宣纸,研磨润笔。略一思索,便提笔蘸墨。

他未曾和那首秋兰诗,而是另作了一首咏竹诗。

诗中以竹自喻,赞其“虚心劲节”、“凌霜傲雪”、“未曾出土先有节,及至凌云仍虚心”,表明自己心志高远、坚守节操、不畏艰难之意。诗句铿锵,意境开阔,与庾清萱诗的婉约清幽形成对比,却又在“清雅”、“有节”等内在品格上隐隐呼应。

写罢诗,他又在另一张纸上,就庾清萱的画作写了一小段评析。他并未过度吹捧,而是从用笔、构图、气韵等方面,精准地点出了画作的优点以及一两处可斟酌的细微之处,言语恳切,见解专业,完全是对待一位值得尊重的同道才士的态度。

最后,他将诗与评析小心叠好,放入原来的锦盒中,对等候的庾家仆役道:“回复你家郎君,庾兄厚意,昶心领了。诗画皆乃上品,令人叹服。区区拙见,不成敬意,还望勿怪。”

他只字未提庾清萱,只与其兄应对,完全将此事框定在士子间正常的诗文唱和与艺术交流范畴内。既回应了那份欣赏,表达了谢意和同等高度的尊重,又守住了分寸,未曾逾越礼数,未曾给予任何超出才学探讨之外的暗示。

仆役捧着锦盒恭敬离去。

陆昶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连绵的细雨。建康城的这些贵女,果然各有千秋。王璎是怒放的牡丹,灼灼其华,侵略性强;而这位庾清萱,则是空谷幽兰,清香暗送,更需细心体味。

只是,无论是牡丹还是幽兰,此刻的他,都无暇,也无心去真正采撷。他的根在北地硝烟之中,他的心神系于军国大事之上。这些儿女情长,或许能在这细雨中间隙拨动一下心弦,却终究无法留下深刻的痕迹。

他转身回到案前,目光重新落在那些冰冷的军务文书上。温柔乡是英雄冢,此言非虚。在这繁华迷眼的建康城,他更需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然而,他并未察觉,在他埋首案牍之时,官驿对面的茶楼雅间内,一道戴着帷帽的天青色身影,正遥遥望着他窗口的剪影,直至夜深。轻轻摩挲着袖中那本泛黄的《太平要术》残卷,低声自语:“心志倒是坚定……只是,这世间的漩涡,又岂是你想避,便能避开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