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深谋远虑布局精(2/2)
“然,”郗超话锋陡然一转,如同精准的手术刀,瞬间剖开表象,露出内在的风险,“其弱点亦如明月悬空,清晰可见。寒门出身,根基浅薄如无根浮萍,在此门第森严的世道,此乃先天痼疾,意味着他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成势,必须依附强权,此其可利用之处;年未弱冠,缺乏实务历练,一切见识恐仍停留于纸面推演,易流于空想,此需明公日后引导打磨;更因其独立不羁之心,聪慧敏感之质,恐难轻易驯服,驾驭此等烈马,需非凡手段与耐心。强行为之,恐遭反噬。”
桓温听到此处,不由得冷哼一声,声如闷雷:“照你这么说,是块材料,却又是块烫手的山芋?杀之可惜,用之可虑,留之…又恐生变?”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但也承认郗超分析得在理。如何处理,才是关键。
“明公圣明,一语中的。”郗超微微颔首,对桓温的总结表示认可,随即话锋再转,图穷匕见,“然,璞玉需雕琢,利刃需淬火。杀之,不过逞一时之快,反落得气量狭小、忌惮寒士之名,正中王彪之下怀,或更会惊动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势力,打草惊蛇,殊为不智。反之,若暂且留之,其利有三。”
郗超伸出三根手指,从容不迫:“其一,可显明公海纳百川之量,广招天下贤才之心,不仅无损威望,反能提升声誉,与建康门阀之狭隘形成对比,天下寒士闻之,岂不心向往之?其二,此子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着妙棋。以其寒微之身、惊世之才、狂放之言,置于建康,足以吸引王、谢等门阀之火力,搅乱那潭死水,令其内耗,而我西府则可隔岸观火,坐收渔利,此乃借力打力之上策。其三,亦是至关紧要的一点,”郗超目光微凝,“借此子,我可近距离观察建康各方反应,试探其与道门关联之深浅,此为千金难买之良机。若其真有价值,日后或可尝试收服;若其桀骜难驯,或毫无价值,待其价值利用殆尽,再处置亦不迟。主动权,始终握于明公之手。”
*显度量、搅乱局、探虚实…* 桓温缓缓靠回椅背,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郗超的分析如同抽丝剥茧,将利弊得失清晰地呈现在他面前。确实,杀一个陆昶容易,但之后呢?除了出口恶气,得罪可能存在的隐秘势力,让王彪之偷笑,似乎并无太大好处。而留下他,反而能下活一盘更大的棋。
“故而,超以为,”郗超见桓温意动,适时抛出具体策略,“不若变被动为主动。由明公或属下代笔,以大将军府考教贤才之名,行‘压力测试’之实,投石问路,且观其变。”
“压力测试?”桓温被这个新鲜词勾起了兴趣,身体前倾的角度更大了些,“如何测试?景兴你细细道来。”
“拟数道难题,遣一沉稳精干、善于察言观色之使,携明公钧令前往建康,当面问策。”郗超成竹在胸,显然已深思熟虑,“问题需刁钻狠辣,看似考教才学,实则直指其言论中之矛盾、处境中之要害、及其身世中之疑点。一则可观其才学之极限与急智,二则可探其心性之深浅,看其在高压之下是否露怯、失言或动摇,三则…”他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可借此触及那‘道人’相关之事,旁敲侧击,试探其反应,或许能窥得一丝线索。四则,亦可令其切身感受明公之威仪与建康局势之凶险,或能在其心中种下一丝敬畏之种,为日后或有的招抚,埋下一线伏笔。此乃一石数鸟之策,既能窥其虚实、观其底蕴,亦可迷惑建康各方,示我西府唯才是举之姿态。”
*好一个“压力测试”!一石数鸟!* 桓温眼中闪过枭雄独有的玩味与冷酷之色。郗超此计,可谓老辣至极。既避免了直接动手的弊端,又将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还能试探出更多深层的东西。尤其是试探道门背景这一点,深合他意。此举无论结果如何,西府都立于不败之地。
“好!便依你之策!”桓温猛地一拍案几,震得那柄短匕都跳了一下,眼中精光四射,“这问策之题,景兴你亲自来拟!要问得刁,问得狠,问得准!要像这匕首一样,”他拿起那柄短匕,刃尖寒光闪烁,直指虚空,“直刺要害,让他无所遁形!某倒要看看,这个被王彪之忌惮、被谢安石留意、还可能牵扯道门的陆昶,是否真如你所言,是块值得打磨的璞玉,还是只是一块虚张声势的顽石!”
“超,领命。”郗超躬身应道,姿态恭谨如常。然而在低垂的眼帘之下,那双洞悉人心的眸子里,锐利而冷静的光芒一闪而逝。棋局已布,诱饵已设,他现在需要做的,便是精心打造那把“投石问路”的钥匙,看看能敲开怎样意想不到的门扉。他仿佛已经看到,那封代表着西府意志的问策书函,将如同一块投入建康政坛深潭的巨石,必将激起千层浪涌。而那个名叫陆昶的少年,便是这浪涌最初的中心。无论这少年是龙是鱼,都将被这巨大的浪涛推向命运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