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招聘教师(2/2)
消息传开,老街坊们也主动前来。糕饼铺的老周提着祖传糕模走进考核现场,当场和面、入模、上笼,蒸出热气腾腾的护本纹米糕:\"我申请糕纹课的特聘教师!这糕模还是当年顾老亲手教我刻的,刀刀见功夫。现在我要把这门手艺教给孩子们,'刻模要见纹路筋骨,蒸糕要藏住谷物本香'。\"
刺绣功夫了得的李奶奶抱着绣绷紧随其后,绷上是刚绣好的\"教师聘书\"纹样:\"我来给刺绣课当助教!还能教孩子们绣护本纹小荷包,当作新学员的入学礼。\"钟表行的张爷爷拍着小柱子的肩膀:\"这孩子跟着我学了半年修钟,悟性好,手也稳,现在连迷你自鸣钟都能独立修好!钟表修复助教这个岗位,他完全能胜任!\"
面试持续到傍晚,教师名单的轮廓已然清晰。沈砚辞兼任数字传承课与钟表修复课主讲,顾云深负责传统拓纹与纹样设计课程,小柱子担任钟表修复课助教,阿明负责跨洋传艺及拓纹融合创新课,王伯主讲竹编技艺,老周和李奶奶分别担任糕纹、刺绣工艺特聘教师,老秦担任拓印古法技艺顾问。
陈念捧着刚刻好的教师铭牌跑进来。每块铭牌都刻着对应教师的名字,并搭配其专属工艺纹样——老周的铭牌边缘环绕糕模纹,阿明的铭牌点缀着胡姬花与护本纹的创新图案。
顾云深从箱底找出沈父当年主持传艺班时留下的教师名册。她将这份泛黄的旧名册与新拟定的教师名单并排放在竹桌上。旧名册上,顾爷爷和沈父的名字旁写着\"教手艺先教心\"的批注。\"父亲当年挑选教师,首要看的是'手上功夫稳不稳,心里诚意真不真',\"沈砚辞指尖轻抚名册上的字迹,\"今天迎来的这些老师傅,手上真有硬功夫,心里那份想把技艺传下去的热忱更是沉甸甸的。这不正接续了前辈们定下的规矩吗?\"
墙上的自鸣钟敲响七点,十二个音阶悠扬漫过名单,仿佛为这支薪火相传的队伍奏响祝福的序曲。
暮色四合,新组成的教师们围拢在蓝图旁热烈讨论:王伯计划在竹编课上教孩子们编织护本纹书签;阿明构思开通跨洋直播互动课;老周想把糕纹设计与二十四节气结合;李奶奶琢磨着如何把护本纹绣品融入生活......
陈念拉着小徒弟们,给每位老师递上印着梅花图案的腊梅糕:\"老师们,尝尝这'拜师糕'!刘爷爷说了,吃了这糕,师徒缘分就结下了,手艺传承就能顺顺当当,生生不息!\"
顾云深轻轻靠在沈砚辞肩上,看着眼前这群技艺精湛、满怀热忱的教师,心中豁然开朗:为传艺学校招聘教师,从来不是简单的\"找人教书\"。这过程,是把老街最醇厚的烟火人情,把跨越重洋的赤诚心意,把前辈们沉淀的智慧规矩,一点一滴汇聚起来,拧成一股绳。最终,让传艺学校的每一堂课,都成为匠心传承最生动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