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琉璃归心,余生漫漫(2/2)
这份温暖,历经岁月的洗礼,却始终不曾冷却。
夜幕降临,学员们陆续散去,庭院里只剩下家人的身影。温故与沈砚辞并肩坐在石凳上,陈念趴在两人中间,捧着那本《传艺合记》翻到最后一页。\"该写今天的事了,\"孩子仰起头,把竹笔塞进温故手里,\"要写'琉璃镇纸归心,青檀挂名,三代共守'。\"温故笑着点头,沈砚辞从旁轻轻扶着他的手,两人的笔迹在冷金笺上交叠,旁边画着三个人手牵手的剪影,手腕上都画着道浅浅的疤痕。
这一笔一划,记录的不只是今天,更是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
陈念睡熟后,两人捧着琉璃镇纸走进修复室。沈砚辞点燃一盏竹制油灯,灯光透过琉璃,将护本纹的影子清晰地投在墙上,与挂满墙面的修复流程图连成一片。\"当年爷爷们写日记时,大概没想过传承会走这么远吧?\"温故靠在沈砚辞肩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墨香,\"新加坡的琉璃,安吉的竹,泾县的纸,最后都汇聚在这问渠斋。\"
\"因为根在这里。\"沈砚辞低头轻轻吻了吻他的发顶,指尖划过琉璃镇纸的纹路,\"琉璃易碎,但掺了纸浆灰就多了韧性;手艺难传,但心连着心就不会断。\"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锦盒,里面是一枚新刻的竹印,刻着\"烬中炽焰 薪火相传\",\"明天把这个盖在长卷上,送给修复学校的新校区,让孩子们知道,咱们守的不只是手艺,是彼此,是家。\"
这个家,因传承而更加完整,因相守而更加温暖。
夜风轻卷着腊梅的清香掠过庭院,老座钟的\"滴答\"声与青檀树的叶响交织成一首宁静的夜曲。温故忽然发现,墙上琉璃的影子里,他与沈砚辞的手交叠在一起,竹戒的金纹与琉璃的光芒映出两道相依的疤痕,像两簇永不熄灭的火焰。他想起陈念白天的话:\"护本纹护的是心,心在一起,就什么都能守住。\"
月光如水,漫过修复台,落在《传艺合记》的最后一页,墨香与沉香味交织在一起,成了问渠斋最安稳的气息。温故紧紧握住沈砚辞的手,琉璃镇纸在两人掌心泛起暖意——这暖意,是老座钟的时光流转,是冷金笺的墨香氤氲,是青檀苗的茁壮成长,是三代人的相守相依。
这份相守,让平凡的每一天都变得弥足珍贵。
余生漫漫,有彼此在侧,有手艺相传,有这份温暖在心,便是\"琉璃归心\"的圆满,是\"烬中炽焰\"最绵长而温暖的答案。在这问渠斋的每一个晨昏交替中,在每一件精心修复的器物里,在每一笔认真书写的字迹间,这份传承将继续绵延,如同那青檀树的年轮,一圈一圈,见证着时光,也见证着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