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生命的传承(2/2)
从坟地回来后,陈念忽然拉着温故和沈砚辞来到庭院的青檀苗旁,从口袋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一块小小的竹制铭牌,上面刻着歪扭的\"陈念\"二字,边缘嵌着点金箔。\"我想和苗一起长,\"孩子把铭牌系在护苗架上,正好挨着温沈共植的标记,\"爹娘说'植木如做人,要扎根',我要扎在问渠斋,扎在手艺里。\"温故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温爷爷也是这样教他系铭牌,沈砚辞在旁悄悄抹了把眼角,小臂的疤痕在雨雾里泛着温润的光。
这棵青檀苗,如今承载着三个人的根。
传艺馆开馆的那一天,陈念穿着新做的棉麻衫,袖口别着迷你护本纹徽章,站在台侧给学员递冷金笺。轮到温故和沈砚辞致辞时,孩子忽然捧着个竹盒跑上台,里面是三枚竹制戒指,最小的那枚刻着\"念\"字,与两人的戒指纹样同源。\"这是我跟赵伯学做的,\"陈念把小戒指递给温故,又把另一枚递给沈砚辞,\"赵伯说'双梅榫要成对,三枚是一家'。\"台下的林小满举着相机,拍下三人手指相触的瞬间,竹戒的金纹在灯光下连成一片,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这一家三口的画面,胜过千言万语。
傍晚的庆功宴上,张爷爷举着腊梅酒,指着庭院里的青檀苗:\"当年我看你俩修座钟,就知道问渠斋的根稳了;现在看念念握着刻刀的样子,才懂'传承'不是手传手,是心传心。\"老周端来三碗双梅粥,碗底都卧着个糯米做的护本纹:\"这粥里的梅花,是青檀苗旁种的新梅,和老腊梅树是同根,就像咱们这一家子。\"陈念捧着粥碗,忽然说:\"等我长大了,要教更多人刻护本纹,还要给苗刻个更大的铭牌。\"
这孩子的心愿,让这份传承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夜深时,陈念已经在竹制小床上睡熟,枕边放着那本传艺合记,扉页夹着他画的三人图。温故和沈砚辞并肩坐在庭院的石凳上,青檀苗的枝叶在月光下轻轻晃动,护苗架上的铭牌影子交叠在一起。\"当年爷爷说'传艺是渡人,也是渡己',\"温故靠在沈砚辞肩上,指尖划过他的竹戒,\"现在才懂,渡人的时候,也接住了新的生命。\"沈砚辞握紧他的手,掌心的旧疤贴着对方的疤痕,竹戒相碰的轻响,混着屋里孩子的轻鼾,成了最安稳的背景音。
这份安稳,胜过世间所有的繁华。
沈砚辞从口袋里摸出枚新刻的竹制印章,刻着\"温沈念\"三字,边缘绕着三朵并蒂梅:\"明天把这个盖在传艺合记的新页上,写'甲辰年春,得念,共守艺,同传心'。\"他抬头看向青檀苗,月光透过枝叶,在地上投下三道平行的影子,像三条相依的根,\"以前觉得传承是手艺的延续,现在才知道,是生命牵着生命,手艺跟着生命,一起扎根,一起生长。\"
温故笑着点头,忽然看见陈念的小手动了动,像是在梦里握着刻刀。他想起第一次教孩子刻纹时,孩子问\"护本纹护的是什么\",他和沈砚辞异口同声地说\"护着心里的牵挂\"。夜风卷着新梅的清香掠过庭院,青檀苗的新叶与老枝交叠,护苗架上的铭牌在微风中发出细响。这声音,宛如三代人的心灵共鸣,在问渠斋的月光下,悄然相连,凝聚成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这份力量,将支撑着我们,也支撑着这份传承,走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