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除夕夜的春联(2/2)
街坊们的欢声笑语很快蔓延到案几周围。李大爷执意要用他当年用过的竹算盘当镇纸,算珠清脆的噼啪声仿佛在为写春联的人们打着节拍;王奶奶端来刚出锅的馓子,细心地放在案几角落,笑着说\"写累了就垫垫肚子,跟当年顾老哥写春联时一个样\";赵伯和阿木则忙着为写好的春联寻找最佳的阴干位置,最终选定了庭院里那株老腊梅树的枝桠,红底金纹的春联衬着嫩黄的花瓣,仿佛把浓浓的年味都扎在了花枝上。
当老周端着刚出锅、热气腾腾的徽州圆子走来时,恰巧看见张爷爷正在给林小满讲述顾爷爷写春联的往事。\"那年的雪下得特别大,顾老哥就站在这竹门旁写春联,墨汁都冻成了小冰碴。\"老人指着竹门的位置回忆道,眼神悠远,\"春联刚贴好上联就被寒风吹掉了半角,还是你沈叔叔踩着凳子补的金箔,说'春联不能缺角,就像团圆不能少人'。\"林小满听得入神,在自己的修复手册上认真地画了一幅\"雪夜补春联\"的小画,旁边工整地写着\"团圆要补全,传承也要延续\"。
待到年夜饭开席时,庭院里的春联已经贴得整整齐齐。竹门上贴着沈砚辞和顾云深合写的主联,东厢房的老街记忆展门口贴着林小满写的\"旧物藏情忆往昔,新篇载艺启来年\",就连老座钟的石桌旁都贴着一张迷你春联,是小雨用彩笔写的\"滴答传时光,梅香迎新春\"。当老座钟突然\"当\"地敲响八下时,钟摆的影子正好落在主联的\"暖\"字上,仿佛为这个团圆的夜晚添了一分天意的祝福。
酒过三巡,微醺的张爷爷忽然举起茶杯高声说道:\"明年开春砚辞和云深就要成亲了,这春联得提前写好,就用问渠斋最好的冷金笺,写一副'青檀结契承匠艺,腊梅牵缘续温情'!\"王奶奶立刻笑着应和:\"我来绣春联套,就用最拿手的徽州腊梅绣,配上金箔字才显喜庆!\"赵伯拍着胸脯保证:\"喜棚的梁上我再刻副小春联,用榫卯结构嵌进去,保证和喜棚同寿!\"街坊们的祝福声此起彼伏,为这个除夕夜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
守岁时的雾气渐渐漫上窗棂,林小满和小雨正围着老座钟数着滴答声玩耍,沈砚辞和顾云深则在案几上专心写着\"福\"字,准备明日分赠街坊。墨香混合着腊梅的幽香、圆子的甜香在庭院里弥漫开来,当老座钟的钟声敲过十二下时,顾云深忽然发现,刚刚写好的\"福\"字落在冷金笺上,金箔的反光中清晰地映出两人相握的手影,与庭院里老腊梅树的枝影奇妙地重叠在一起,仿佛一幅蕴含着时光密码的画卷。
\"这些春联啊,写的是浓浓的年味,藏的却是代代相传的情谊。\"沈砚辞将写好的\"福\"字递给林小满,看着少年小心翼翼地收进竹篮,语重心长地说,\"就像爷爷们当年写的那样,不是简单的字句,而是把手艺、人情、念想都深深地写进了纸里。\"顾云深赞同地点头,望向窗外——老街的家家户户都亮着温暖的灯光,门上的春联或大或小,却都带着问渠斋特有的纸香,那是从这里分出去的冷金笺,是让\"烬中炽焰\"的温暖,悄然漫过了整条老街的团圆之夜。
夜色渐深,但问渠斋的灯火依然明亮。沈砚辞和顾云深并肩站在庭院中,看着在夜风中轻轻摇曳的春联。那些墨迹未干的字句,不仅承载着对新年的祝福,更延续着问渠斋代代相传的匠心与温情。在这个辞旧迎新的夜晚,每一副春联都如同一把钥匙,开启着通往过去与未来的大门,让传承的火焰在时光中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