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尘埃落定(1/2)
沈砚辞拆去手臂纱布的那天,问渠斋的腊梅树绽放着最后一批春寒时节的花朵。细碎的花瓣飘落在青石板上,被张小雨一一拾起,小心地压进她新制的冷金笺中。
\"我要做一本'四季腊梅笺',送给陈先生。\"小姑娘认真地说着,脸上洋溢着期待的光芒。
顾云深坐在藤桌旁,注视着沈砚辞用左手缓缓削制竹笔。尽管伤口尚未痊愈,但他的动作已恢复了往日的稳健。竹屑簌簌落下,与老周刚扫拢的桂花瓣混在一起,散发出清雅的香气。
\"不必着急。\"顾云深递过一杯温热的蜂蜜水,目光不自觉地停留在沈砚辞左臂的疤痕上。新旧伤痕交错,宛如岁月的印记,如今被一枚竹雕腊梅护腕巧妙遮掩。
沈砚辞接过水杯,指尖轻轻掠过顾云深的鬓角:\"我想早点教孩子们'顺纹抄纸法'。爷爷说过,这手法要在春天学,做出的纸页才最是柔韧。\"
院门吱呀作响,赵伯洪亮的嗓音随之传来。他与阿木推着板车进来,车上满载新制的竹画架和抄纸帘。
\"都按你的图纸做的,边角磨得圆滑,孩子们用着安全。\"赵伯擦拭着额角的汗珠,笑容爽朗。
阿木捧着木盒紧随其后,里面整齐排列着刻有孩子们名字的\"护本纹\"镇纸。\"往后孩子们练画,都用咱们自己做的工具。\"他憨厚地笑着,蓝布衫上还沾着新鲜木屑。
老陈从修复班教室缓步走出,手中捏着一张刚刚修复完毕的民国残笺。纸上的\"顾氏淬金\"字样虽已褪色,却依然清晰可辨。
\"最后一批海外捐赠的古籍,总算是修复完成了。\"他将残笺小心收进锦盒,眼中满是欣慰,\"李警官说,博物馆要专门为修复班开设'青少年修复展区',就展出这些孩子们参与修复的作品。\"
正午的阳光洒满庭院,老周端出刚蒸好的青团。豆沙馅里特意掺了腊梅花蜜,这是顾爷爷传下的独门配方。
\"李警官来电话,沈振山和那几个死党都判了,一个不落。\"老周一边分着青团,一边说道。青团的甜香在院中弥漫开来,\"从今往后,问渠斋才算真正太平了。\"
沈砚辞放下竹刀,从樟木箱中取出一个红布包裹。里面是顾爷爷和沈父的旧照,还有一本新装订的《守护笔记》。册子里不仅记录了账本密语和修复技法,还收录了赵伯藏笺、阿木守窑、老陈悔悟的往事,甚至还有孩子们绘制的\"正义超人\"插画。
\"下周末,我们去给爷爷和父亲立合碑吧。\"沈砚辞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就刻'护文脉者,魂归此处'。\"
立碑那日,天空初霁。修复班的孩子们手捧自制的冷金笺花束,小雨将压着腊梅的笺纸轻轻放在碑前:
\"顾爷爷,沈爷爷,我们会好好学修复,守住问渠斋的。\"
罗伯特和陈先生专程赶来,带来了海外藏家联名赠送的匾额。\"烬中炽焰,文脉长存\"八个字,仿着顾爷爷的笔迹,温润中透着力量。
返程途中,沈砚辞牵着顾云深的手,两人缓步走在巷间。腊梅树的影子在夕阳下渐渐拉长。
\"还记得你说要带孩子们去黄山吗?\"沈砚辞忽然停步,从口袋中取出两张车票,\"下月初就出发。周叔已经联系好了母矿的守矿人,孩子们还能亲手采集金箔原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