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琉璃碎金 > 第12章 擦肩而过的纸条

第12章 擦肩而过的纸条(2/2)

目录

\"有人吗?\"顾云深轻唤。屋内沉寂片刻,传来窸窣响动。随后,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人紧攥旧刨子,从幽暗屋角挪出——正是昨日递纸条的身影!他浑浊目光看清顾云深手中纸条时眼眶泛红,声音颤抖:\"你...真是景明先生的孙子?我是赵伯的徒弟阿木...当年才十五岁...赵伯让我躲柴房,我眼睁睁看他爬梯把油布包的木盒塞进梁上暗格...他让我别出声...可我...我当时太害怕了...\"

阿木哽咽难言,饱含三十年深埋的痛苦愧疚。他吃力搬来旧木梯,颤巍巍爬上熟悉屋梁,在积尘梁木摸索片刻,小心从隐蔽凹槽取出厚油布包裹的狭长木盒,郑重递下:\"就是它了...赵伯藏的残片...我不敢让它受潮虫蛀,每年偷偷回来看几次...如今见你们办展守护景明先生心血...我才敢...才敢拿出来交给你们...\"

顾云深微颤双手接过沉甸甸木盒。掀盖刹那,陈年木香与纸张气息扑面——盒中静躺五张宋代冷金笺残片!泛着独特淡金光泽的纸面上,清晰可见爷爷当年留下的修复墨痕。沈砚辞警惕环视四周确认无危险,才松口气转向阿木,语带敬意:\"阿木师傅,太感谢您了!这些残片对传承无比重要!是爷爷和赵伯用生命守护的证明,是历史的无价见证!\"

阿木目光落熟悉残片上,沉积三十年的情绪如洪水决堤,两行浊泪无声滚落:\"当年...'鸠鸟'冲进木工房搜查...我躲柴房木料后...听见他们打赵伯的声音...一下,又一下...赵伯疼得闷哼...可我...吓得浑身发抖...不敢冲出去救他...这三十年...心里像压大石...现在...终于把东西交给你们...我这心里...才算稍安...\"顾云深看他皱纹纵横的泪脸,心中酸楚敬意涌起,忙递纸巾柔声安慰:\"阿木师傅,您没错。那年您才十五岁。能在这秘密下坚持三十年未让它遗失落入恶手,已是难以想象的勇敢忠诚。您做得很好。\"

带木盒回文化馆时,展场刚开门。孩子们如欢快小鸟围拢。张小雨踮脚轻碰盒中残片:\"顾老师,这就是顾爷爷藏的宝贝吗?闻起来好香!\"老陈小心取残片,用放大镜在灯下细查纸纹、水印和撕裂痕,半晌抬头激动道:\"没错!这些残片的水纹路数、纤维走向、冷金光色,都与展柜宋代《纸谱》残卷完全吻合!拼起来能还原更多失传内容!天佑华夏纸艺传承!\"

赵伯在乡下闻讯,当日从几十里外赶来。两位白发老人在展馆后院问渠斋重逢,愣视片刻后如失散半生的兄弟紧紧相拥,老茧手掌用力拍打对方后背,千言万语哽在喉头。\"阿木...真是你!\"赵伯哽咽老泪纵横,\"当年...那伙人走后我躺了半月,再找你...柴房已空...还以为你遭了毒手...没想到你还活着...守着破木工房...守景明先生托付的残片...整整三十年!\"阿木泣不成声,只用力点头。赵伯扶他肩,皱纹脸上交织心酸感慨与欣慰:\"好了...都好了!残片有了最好归宿,我们...也能向九泉下的景明和敬言交代了...他们可安心了...\"

傍晚闭展钟声悠扬。顾云深和沈砚辞小心将五张承载血泪坚守的宋代残片放入特制樟木箱,与之前残片安放一起。箱盖合拢刹那,似完成一场跨越三十年的沉重约定。老周用院中盛开的腊梅煮了清香腊梅粥。问渠斋暖灯下,阿木和赵伯相对而坐,捧热粥碗低述当年木工房旧事。孩子们在落日余晖中小院追蝶,手中紧攥新绘的腊梅冷金笺,笑声如银铃回荡。

顾云深轻靠沈砚辞肩头,静观眼前温馨画面——老人低絮,孩子笑闹,空气中腊梅粥香与墨香交织...他清晰感到,昨日擦肩而过塞入掌心的纸条,绝非意外惊扰。它更是\"烬中炽焰\"的生动印证——阿木三十年孤寂守护如烬中火星;赵伯与阿木劫后重逢是火焰重燃的引信;孩子们眼中对古老技艺的纯真好奇是燃烧的氧气;老陈从怀疑到珍视是添入的薪柴;而他与沈砚辞及所有参与者彼此交付的信任担当是最炽热的焰心。这些微小光热,在守护千年文脉的长路上汇聚交融,终燃成温暖坚韧、驱散历史阴霾的篝火,照亮前路,生生不息。

\"以后,\"顾云深声轻如恐惊扰宁静,指尖无意识摩挲樟木箱盖上腊梅浮雕,\"我们每年找时间回老巷木工房看看吧。给阿木师傅带新抄青檀皮竹纸,让他看现在手艺;给赵伯带他喜欢的桂花糕;也...给爷爷父亲留下的残片添些带我们温度的墨香。让那里...重新有些生气。\"目光柔和落院中孩子们身影上。

沈砚辞侧头深看他映灯光的眼眸,宽厚手掌坚定包裹他的手,声沉稳有力:\"好。不仅要我们去,还要带孩子们去。让他们亲眼看老木工房,摸承载故事的梁木,听阿木师傅和赵伯讲往事。要让他们明白,这些冰冷残片不仅是古纸,更是鲜活故事,是穿越恐惧黑暗的勇气,是像阿木师傅、赵伯、你爷爷、父亲及许多无名者用半生甚至一生默默守护的真心——这才是'烬中炽焰'最真实的模样。它不是惊天烈焰,而是细水长流的坚守;是在人生路上擦肩而过时,愿为共同传承停下脚步、伸出援手的微小温暖善意。\"

夜色渐浓如墨浸天空。问渠斋的灯依旧明亮,温柔洒在樟木箱上。箱中饱经沧桑的宋代冷金笺残片在静谧光线下泛幽幽淡青光色,与桌上腊梅粥袅袅清香、小院孩子未散欢笑无声交织弥漫暖空气中。那张曾带悬念希望的纸条,已被顾云深珍重夹入厚修复笔记,旁细注日期来由。它成了这守护文脉接续的漫长故事中,又一个温暖闪亮的注脚——证明在这守护文明薪火的漫漫长路上,纵有荆棘暗影,总会有不期而遇的纯粹善意如黑暗中亮起的火焰,虽微小,却足以照亮每段平凡而饱含坚守真情的时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