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修复笔记里的真心(2/2)
孩子们都好奇地围了过来。小雨踮起脚尖,指着笔记里的干花瓣问:“顾老师,这是真花吗?好像还有点香香的,像春天味道。”
老周笑着把小雨抱起来,指着自己写的批注说:“这是周爷爷当年帮顾爷爷保护这些古书的时候写下的。以后啊,你们也要把修书的故事记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好不好?”
孩子们拖着长音齐声说:“好——!”那个叫豆豆的小家伙,还从口袋里掏出一小段蜡笔,在笔记的空白处,歪歪扭扭地画了一朵小小的腊梅花,嘴里说着:“这个送给顾爷爷,他肯定喜欢。”
就在这时候,李警官的电话打来了。声音从听筒里传出来,大家都听得见:“‘鸠鸟’的那个交易账本,我们核对过了,是真的。沈老先生和顾老爷子的清白,这下总算能证明了。之前那些伪造的证据,来源的境外Ip地址也查到了,是沈振海在监狱外面的那些残余手下搞的鬼,现在已经启动抓捕程序了。”他的语气听着轻松了不少,“以后啊,问渠斋可以安安心心办修复班了。再有啥事,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这消息一来,整个屋里的气氛一下子更松快了,好像压在心口好久的大石头,终于被搬开了。
挂了电话,顾云深把笔记小心地摊开在藤条桌子上。纸页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孩子们围在桌边,仰着小脸,听老周慢慢讲笔记里的故事——讲顾爷爷当年怎么硬顶着“鸠鸟”的压力,背影有多坚定;讲他怎么耐心地、小声地教小云深认各种纸张;讲他们一起守着问渠斋的那么多日日夜夜。阳光透过窗户格子,在冷金笺的纸页上投下斑斑点点的光影,泛着淡淡的光晕,就像爷爷的目光,温柔地看着眼前这一切,安静,却特别有力量。
“咱们把这本笔记,就放在修复班的讲台上吧。”顾云深轻声提议,眼睛里还闪着泪光,嘴角却已经弯了起来,“让孩子们每次来上课都能看到。让他们知道,修古书不光是学一门手艺,更是学爷爷、学前辈们的那份真心——对古书的真心,对传承的真心,还有对身边人的真心。这每一页纸,都是活生生的课。”
沈砚辞点点头,从他那帆布包里拿出一张新的冷金笺,利索地裁成好多小纸片:“来,我们每个人写一句自己对传承的心愿,贴到笔记里,让它变成咱们的‘真心册’,把这份爱,一直传下去。”
老周提笔写下:“守好问渠斋,护好故儿和砚辞,护好孩子们,永不离弃。”顾云深深深吸了口气,写下:“继承爷爷的志愿,传播顾氏修复术,守住最初的心,让纸墨的香味一直留下去。”沈砚辞想了想,写下:“和故儿一起,守护传承,守护家人,守护每一份真心,不管风雨,一起往前走。”孩子们也抢着写下他们稚嫩的心愿,小雨工工整整地写:“我要像顾老师一样,修好特别多特别多的古书,让它们讲故事。”豆豆用彩笔画了朵花,旁边歪歪扭扭地写上:“保护问渠斋的腊梅树,它最香了。”
快到傍晚的时候,金色的夕阳把整个院子都染红了。那本厚厚的笔记被大家小心地收进了那个老樟木箱子,和沈砚辞父亲的座钟、还有“鸠鸟”的那本账本放在一起。它们成了问渠斋最宝贵的财富。箱盖合上的时候,发出轻轻的“吱呀”一声。顾云深靠在沈砚辞肩膀上,目光温柔地看着院子里追跑打闹的孩子们,看着老周在灶台边忙着煮腊梅粥的背影,锅里的热气袅袅上升。忽然间,他觉得,这本修复笔记里藏着的“真心”,大概就是“烬中炽焰”最原本的样子吧——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守护,而是长辈对晚辈放不下的牵挂,是家里人互相支撑的温暖,是把“爱”藏进每一页纸、每一道墨痕里,让它在时间里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传承路上,最柔和、也最结实的那道光。
“以后每年春天,咱们都在笔记里加一页新的冷金笺,好不好?”顾云深低声说着,手指轻轻划过沈砚辞的手背,带着承诺的意味。
沈砚辞握紧了他的手,用力点头:“好。把咱们和孩子们的故事都记下来,一页一页添进去。让爷爷和你爸爸在天上,也能看到问渠斋的传承,看到我们的真心,一直往下传,不停。”
灶上的腊梅粥飘出甜甜的香气,越来越浓。院子里的老槐树叶子被晚风吹得沙沙响。孩子们的笑声在空气里荡开,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那本修复笔记里的真心,就像一颗早就埋下的种子,在问渠斋这个温暖的春天里,悄悄地生根、发芽,开出了最坚韧的“炽焰”。这光芒,不仅照亮了古籍传承这条长长的路,也把每个人心里头的未来,照得暖洋洋,亮堂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