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告别信(1/2)
问渠斋的晨光透过木窗缝,暖融融地照在灶台上。砂锅还温着,锅盖边凝着细小的水珠。顾云深这才觉得不太对劲——往常这时候,老周早该在灶前熬腊梅粥了,木勺碰着锅边的叮当声也该飘满小院了。可今天院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槐树叶的沙沙声。
\"周叔?\"顾云深提高声音喊了一句,回答他的只有堂屋里的回音。他心里一紧,快步走向偏房。门虚掩着,一推就开。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枕头边放着老周那个磨得发亮的旧布包,里面装着他常用的牛角刮刀、羊毛笔和半块松烟墨锭。顾云深伸手一摸,心沉了下去——老周总揣在怀里的、用油纸包着的顾爷爷旧照片,不见了。
灶台角落,一个粗瓷碗倒扣着,底下压着张叠好的竹纸。纸边还沾着干了的粥渍。顾云深小心地拈起来,指尖触到未干的墨迹,凉凉的。展开一看,是老周那熟悉的、一笔一画都很用力的字迹:
\"小顾、砚辞,见字如面。\"
\"周叔写信了?\"沈砚辞从厨房门口进来,刚整理完黄山母矿的资料。看见顾云深紧攥着信纸、指节发白的样子,他快步上前,从肩头看过去。信里的字句透着决绝:
\"这几天看你们为假证据的事烦心,我夜里总睡不着,想起当年顾老哥跟'鸠鸟'周旋时也是这么硬撑。昨天去墨铺,听见两个外乡人打听'鸠鸟'的旧仓库,还提到了我的名字。我明白了,他们是冲我们来的,可能还知道当年我跟顾老哥、沈先生转移古籍的事。\"
\"我这把老骨头,年纪大了,胃也不好。留在你们身边怕成了拖累。想来想去,不如自己去趟徽州。那里还有当年一起守仓库的老伙计,说不定能查出伪造证据的人,帮你们洗刷父辈的冤屈。你们别来找我。我走得急,就是怕你们拦着——我这把年纪了,也想为传承做点事。当年没帮上顾老哥太多,一直是我心里的疙瘩。\"
\"灶上粥还温着,记得喝。樟木箱底层藏了包苏州来的桂花糕,孩子们爱吃。修复班的事别慌,我跟王老板说好了,他会按时送纸来。你们好好的,别担心我。等查到线索,我就回来给你们煮粥。\"
信末尾没署名,只画了朵歪歪扭扭的腊梅花,正是顾爷爷当年教他的那种。看着这朵笨拙的花,顾云深再也忍不住,一滴泪砸在\"腊梅粥\"三个字上,墨迹晕开一片。他想起昨天傍晚,老周还在院里晒草药,乐呵呵地说:\"等你们查到坏人,我用药草给你们熬汤补身子。\"原来那时,他就打定了离开的主意。
\"周叔是怕连累我们......\"沈砚辞声音沙哑,握住顾云深冰凉的手,\"他总说自己是'老累赘',可他忘了,我们早把他当家人了。家人之间,哪有什么拖累?\"
樟木箱底那包桂花糕,油纸包得严严实实。包装纸上写着:\"给孩子们的\"。旁边还有张便签给张小雨:\"小雨,记得教小朋友认竹纤维纹路,周爷爷回来要检查。\"顾云深拿起便签,指尖轻触上面老周画的歪扭笑脸,眼前浮现出老周把小雨抱在膝头,一遍遍教她唱\"古籍守护歌\"的样子。
\"我们得去找他。\"顾云深抬起头,眼泪还没干,眼神却异常坚定,\"徽州那么大,他年纪大了,胃病又常犯,一个人太危险了!那些伪造证据的人可能还在盯着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