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顾氏修复术”(2/2)
堂屋里很快弥漫开木屑清冽香气和浆糊米香。老周全神贯注握着刻刀,沿楠木碎料的天然纹理精雕细琢,木屑如雪花簌簌落下。\"顾老师,您这手艺真是青出于蓝,\"他感慨道,\"顾老爷子修木函时总念叨,'木是古籍的家,得修得结实妥帖,才能长久护着书页'。如今您也是一丝不苟,真把顾氏修复术的根守住了。\"
一旁伏案描纹的沈砚辞闻言顿了顿笔。他抬头看向顾云深专注的侧脸——几缕碎发垂落半遮清俊眉眼,却挡不住眸中星辰般执着的光芒。这道光,他想,与爷爷力透纸背的文字、老周饱经沧桑的刻刀、宋刻本上的水纹一样,都是\"顾氏修复术\"不可或缺的\"魂\"。
暮色四合,第一只宋刻本木函在三人协作下修复完成。灯光下,楠木纹理连贯如初,裂痕巧妙隐藏。顾云深用刻针在木函内侧不起眼的角落郑重刻下古朴的\"顾\"字,随即示意沈砚辞。沈砚辞会意,接过刻针屏息在旁边刻下端正的\"沈\"字——两个字紧紧相挨,如同两代人的情谊,将无声的守护深深刻进古籍的\"家\"。
\"非遗中心明天来拍宣传照。\"沈砚辞指尖轻抚木函上并肩的名字,\"他们要把'顾氏修复术'列为非遗重点保护技艺,还想把这本手札请进博物馆做永久展览。\"
顾云深却缓缓摇头,将《顾氏修复手札》郑重抱在怀里:\"手札还是留在问渠斋。供每一位真心学习修复技艺的人翻阅体悟。顾氏修复术不是我一个人的秘技,也不该是玻璃展柜里的展品。技艺要有人用,有人传,在实践中赋予生命,才能真正活下来。\"他清澈目光扫过老周和沈砚辞,\"等培训班开起来,我们一起教。把爷爷的手艺,还有我们守护古籍的心意,都毫无保留传下去。\"
老周脸上绽开朴实笑容,举起陪伴半生的刻刀,刀锋在灯下闪过清光:\"好!我老周第一个报名当助教!以后哪个小子不用心学,我就用这老伙计给他们'上课'——让他们明白,修古籍跟做人一样,都得用心,用魂!\"
夜色渐深,问渠斋的灯火却明亮温暖如守护文脉的星辰。顾云深将修复好的《尔雅》轻轻放入焕然一新的楠木函套,与其他重光的宋刻本珍重摆放在书架。沈砚辞安静站在他身边,拿着崭新笔记本专注记录今日修复的每个细节:\"以后每次重要修复都这样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或许能写成新的《顾氏修复术》,把爷爷的传统秘技与现代科学方法结合,图文并茂让后来者易学。\"
顾云深轻轻靠在沈砚辞肩上,目光扫过满架古籍和承载家族记忆的手札。在这一刻,他清晰领悟——\"顾氏修复术\"从来不止是修复技艺。它是爷爷耗尽心血留下的文化火种,是老周手中饱含岁月温度的刻刀,是沈砚辞笔下精准复现的纹样,更是所有在历史尘埃与时代动荡中,依然选择默默守护千年文脉的人,用赤诚心意织就的不灭之光。
夜风拂过,窗外腊梅悄然落下一片淡黄花瓣,乘着风穿过窗棂,恰好落在翻开的手札空白处,像自然赐予的印章,又像无声的祝福,为这门有风骨、有温度、有灵魂的古老技艺,温柔添上一抹时光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