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3章(1/2)
杨辰在搜集宜城市情况时,并没有单独只了解宜城的情况,还从上面了解国家对昌州的整体规划,对每个地区的定位和引导发展方向。
虽然说跟着国家的规划走,不一定就能够发展起来,比如国家提到战略层面的振兴东三省,就没有实现。
但是跟着国家政策走,总是能够吃到很多政策红利的。
比如杨辰在国家政策研究中心找到一篇昌州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规划,提出要以大江一线为发展轴,昌平和海城为双核,嘉州和当阳为两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格局,形成现代化大工业的产业地带,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有力支撑。
在这个基础上,又划了几个不同的重点地带,比如田梁市要承接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嘉州市利用地理优势以装备制造、金属制品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顺宁市以再生经济循环利用和煤化工为未来发展方向;言城市继续发挥自身的农副产业加工产业优势,向高端产业进军。
写了那么多,根本没有宜城什么事。
也不是上面偏向谁,而是确实找不到比较容易的突破口,毕竟上面那些制定政策的人也不是神仙,可以前知几十年后知几十年。
他们也是立足于真实数据,结合内外各种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分析,但是各种分析里,很少见到宜城市的名字。
在这种情况下,杨辰就得拿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于是杨辰看了一眼周围,见许鸿尚、高光华也都认真地听着,只有花幼兰,端着高脚酒杯,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
杨辰笑了笑:“首先说问题吧,最近几年来,虽然宜城市也在积极打造主导产业,坚持两条腿走路和全方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工业化程度低仍然偏低。去年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仅为八个点左右,增速排名第十位,较前年又后退了一位;全工业化率仅为百分之三十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七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不足,工业整体水平不高,是影响全市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较少,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大。传统产业急需进行改造升级,比如纺织产业,更换最新式的自动化机械迫在眉睫,另外特色产业的培育工作未见成果。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滞后,导致经济活力不足。除个别大企业外,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总体上落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
三是增长方式粗放,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去年一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标煤三点三三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百分之二十;全部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三百七十二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点二倍;工业重复用水率不到百分之六十,比全国水平低将近十个百分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