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甄嬛传(8)(1/2)
手臂上的伤,成了胤礼暂时的护身符。康熙再来时,目光总会先落在那圈白纱上,眼底翻涌的欲望便会掺入一丝克制,伸出的手也会在半途转为指向某物,或询问伤势。胤礼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份脆弱平衡,扮演着受惊后需要静养的孱弱皇子。
然而,康熙的“关怀”并未因他的退避而减少,反而以另一种更细致入微的方式渗透进来。他派来的太医每日必至,请脉问诊,记录脉案,汤药饮食皆由御药房精心调配,不容半点差错。赏赐的物件也从珍玩古籍,变成了更多贴身之物:安神的奇楠香、温润的暖玉枕、甚至是他平日习字惯用的那种特制松烟墨。这些物品无声地宣告着:你的一切,皆在朕的掌控之中。
更让胤礼窒息的是,康熙开始过问他的一言一行。今日读了什么书,临了哪本帖,午膳用了些什么,甚至夜里是否安眠,都有太监详细记录,呈报御前。他如同被装在一个透明的琉璃罐里,每一分气息都被严密监控。
这日,康熙考较他《资治通鉴》,问及前朝宦官之祸。胤礼谨慎作答,引经据典,剖析利弊。康熙听罢,却未点评其见解,反而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胤礼可知,为何英明如汉武、唐玄宗,晚年亦不免为近幸所惑?”
胤礼心中一凛,垂首道:“儿臣愚钝,请皇阿玛明示。”
康熙踱步至他面前,阴影笼罩下来:“只因高处不胜寒。帝王也是人,也有疲乏孤寂之时。此时,若有一知心解意之人常在身侧,便如暗室得灯,冰雪逢春。”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书案,目光灼灼地盯着胤礼,“此人不必有经天纬地之才,只需一颗纯粹赤诚之心,懂得……体恤圣意。”
话语中的暗示,几乎已是赤裸裸。康熙不再满足于远远观赏,他想要的是一个贴心的、顺从的、能够慰藉他帝王孤寂的“解语花”,而胤礼,正是他选中的目标。
胤礼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头顶。他明白,康熙正在为他铺设一条路,一条通往权力核心,却也通往万丈深渊的路。他若顺从,便是自甘堕落,成为依附帝王的佞幸;他若抗拒,便是“不惜圣心”,后果不堪设想。
“儿臣……受教。”他只能含糊应道,声音干涩。
康熙似乎看出他的抗拒,眼底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被一种更有耐心的、如同熬鹰般的眼神取代。“你还小,有些道理,日后自会明白。”他摆了摆手,语气恢复平淡,“去吧,好生读书。”
胤礼如蒙大赦,躬身退出养心殿。走在漫长的宫道上,阳光明媚,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只觉得那朱红宫墙像巨大的兽口,要将他吞噬。
回到偏殿,他发现案上多了一本手抄的佛经,字迹清秀工整,并非御前之物。一个小太监低声禀报,是八阿哥方才来过,见主子不在,留下此经,说是近日偶得,望能助十七弟宁心静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