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凯旋洛阳封群臣,荆南异动起波澜(1/2)
北疆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早在荀衍班师之前,就已传遍了司隶,飞向了中原各州。
当荀衍率领着虽然伤痕累累却士气高昂得如同出鞘利剑般的得胜之师,浩浩荡荡抵达洛阳城外时,整个帝都彻底沸腾了!
万人空巷,箪食壶浆!
从城门到皇宫的御道两旁,挤满了自发前来迎接王师凯旋的百姓。
他们挥舞着简陋的旗帜,挎着盛满食物和清酒的篮子,眼中含着激动的泪水,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宸王万岁!”
“王师威武!”
“大汉万胜!”
声浪一波高过一波,直冲云霄。
许多经历过黄巾之乱、董卓之祸的老人,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在这妖魔乱世、诸侯割据的黑暗中,真正能够庇护黎民、匡扶社稷的明主!
荀衍骑在神骏非凡的金鳞焱蹄兽上,身着玄穹帝胄,虽面容略带疲惫,但眼神锐利,皇者威仪尽显。
他并未刻意释放气息,但那经此一战淬炼得更加精纯浑厚的皇道龙威,以及身后那支百战余生的铁血雄师所凝聚的冲天煞气,自然而然地让所有目睹者心生敬畏与折服。
在他身后,吕布、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将领昂首挺胸,武胆虽内敛,法相余威犹存,如同众星拱月;
荀彧、张良、诸葛亮、郭嘉、贾诩等谋士策马紧随,文气萦绕,智珠在握。
再后方,是军容虽不整肃,却杀气盈天的各支精锐部队。
这是一支刚刚屠灭了太古魔物的胜利之师!
这是一支承载了无数荣耀与信念的王者之师!
洛阳的文武百官,以陈群、钟繇为首,早已在城外十里亭恭候多时。
见到荀衍身影,众人齐齐躬身下拜,声震四野:
“臣等恭迎王上凯旋!王上神威,扫荡冥氛,功盖千秋!”
荀衍抬手虚扶,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卿平身。此战之功,非孤一人,乃将士用命,文武同心。回宫再议。”
简单的仪式后,大军入驻城外早已准备好的大营,有功将士自然得到丰厚的犒赏和妥善的安置。
而荀衍则带着核心文武,直接进入了洛阳皇宫。
此时的洛阳皇宫,经过荀彧等人的精心治理和修缮,虽不复董卓乱政前的极致奢华,却更显庄严肃穆,气象万千,隐隐有磅礴的皇道气运在宫殿群上空汇聚。
次日,宸王宫,麒麟殿。
大朝会。
荀衍高坐于王座之上,身着玄黑王袍,冕旒垂落,目光扫过下方济济一堂的文武群臣。
经过一夜的休整和荀衍暗中赐下的系统丹药调养,大部分核心文武都恢复了几分精气神,个个精神抖擞,目露精光。
“北疆一战,冥骸伏诛,赖众卿之力,将士用命,方保我北境安宁,人道不坠。”
荀衍缓缓开口,声音在宏伟的大殿中回荡,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乃国之大体。今日,便论功行赏!”
殿中气氛顿时更加热烈,所有目光都充满了期待。
“荀彧!”
“臣在!”
荀彧越众而出,躬身听令。
“汝统筹全局,功莫大焉!加封为太傅,晋爵颍川公,赐丹书铁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一连串的封赏,尤其是太傅之尊和“赞拜不名”等殊荣,几乎达到了人臣的顶峰!群臣皆露羡慕敬佩之色。
“臣,谢王上隆恩!必竭股肱之力,效忠王事!”
荀彧再次躬身,声音沉稳。
“张良!”
“臣在。”
张良依旧是一袭朴素文士袍,从容出列。
“先生运筹帷幄,定策乱阴阳,功在社稷!特封为帝师,爵留侯,入军机阁,位同三公,见王不拜!”
帝师!留侯!位同三公!见王不拜!
这待遇,几乎与荀彧平起平坐,彰显了其谋圣的超然地位!
“良,领命谢恩。”
张良微微颔首,云淡风轻。
“诸葛亮!庞统!”
“亮(统)在!”
两位年轻谋士同时出列。
“孔明布八卦,定乾坤;士元献奇策,燃星火。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今孤兼得之,乃天佑也!封诸葛亮为丞相府长史,爵武乡侯;封庞统为军机参赞,爵襄阳侯。望尔等再接再厉,匡扶人道!”
直接封侯!并且给予了实权职位!
尤其是诸葛亮,丞相府长史,几乎是大汉丞相的预备役!
群臣震动,但想到两人在此战中的惊艳表现,又觉理所应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