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并州受阻(1/2)
并州,上党郡边境。
征东将军吕布亲提数万并州旧部,打出“奉诏讨逆,克复故土”的旗号,浩浩荡荡杀入并州地界。
军中将士多为并州子弟,听闻要打回家乡,驱逐袁绍势力,个个摩拳擦掌,士气高昂至极。
吕布本人更是意气风发,他自诩勇力天下无双,攻敌必克,认为收复并州当如探囊取物。
初战顺利。大军行至潞县以北,遭遇袁绍麾下大将、“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合率领的先锋部队。
吕布亲自出马,赤兔马快,方天画戟如雷霆万钧,不到十合便将张合杀得盔甲歪斜,率军败退二十余里。
并州军首战告捷,声威大震,吕布更是志得意满,以为袁绍军不过如此,催动大军直逼上党郡治长子城。
然而,就在吕布以为可以一鼓作气拿下长子城时,却在城东南的壶口山险要处,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顽强阻击。
阻路之将并非张合,而是一名此前名声不显的年轻将领——郭淮。
郭淮虽年轻,却用兵极为老练沉稳,他并未与吕布军正面野战,而是充分利用壶口山地形,依山立寨,深沟高垒,多设弓弩礌石。
吕布派兵猛攻数次,皆被郭淮指挥若定地击退,死伤不小。
吕布性如烈火,欲亲自率铁骑冲阵,却被郭淮预设的陷坑、拒马所阻,难以发挥骑兵优势,攻势受挫。
吕布见正面强攻壶口山营垒损失太大,又担心迁延日久,袁绍援军赶至,便采纳随军的陈宫建议,留部分兵力监视郭淮,自率主力绕过壶口山,试图奇袭防御相对薄弱的的长子城。
他计划速破城池,再回师夹击郭淮。
不料,长子城的防御,比想象中更为坚韧!守城之将,乃是袁绍委任的上党太守郝昭。
郝昭此人,性格刚毅,精通守城之法。他早已将长子城经营得铁桶一般,城防器械完备,粮草充足,更难得的是军纪严明,士卒用命。
吕布大军抵达城下,郝昭毫不惊慌,指挥守军凭借坚城利弩,顽强抵抗。
吕布自恃勇力,命军士打造云梯、冲车,发动猛烈攻城。
然而,郝昭防守极具章法,滚木礌石如雨,火油金汁倾泻,更兼箭无虚发,将并州军的攻势一次次粉碎。
吕布甚至亲自披甲持戟,欲攀城先登,却被郝昭集中床弩猛射,加之城头守军死战,竟无法踏上城头一步!
高顺率领的“陷阵营”虽悍勇无畏,多次登上城垣,却皆在郝昭亲自督战下,被守军以血肉之躯拼死击退,损失惨重。
接连数日猛攻,长子城岿然不动。
郝昭为了准备防御物资甚至拆除百姓房屋,把一些棺材都挖出来作为木料修建防御器械。
一时间城中怨声载道,但是城确实守住了。不仅如此,还等来了张合的支援。
这样也让吕布恼火的是,先前败退的张合已收拢溃兵,与壶口山的郭淮取得了联系,两人一内一外,遥相呼应。
张合倚仗骑兵优势,不断袭扰吕布粮道,郭淮则稳守营垒,牵制吕布部分兵力。吕布大军顿兵坚城之下,进退维谷,昔日纵横天下的野战无敌之师,竟被郝昭、郭淮这一守一阻,牢牢地钉死在了上党城下,寸步难进!
军中粮草日渐消耗,士气开始低落。吕布焦躁异常,在中军大帐内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
他纵横半生,靠的是来去如风的骑兵突击和阵前斩将的绝世武勇,何曾遇到过如此难啃的硬骨头?
这种依仗坚城深沟、步步为营的防御战法,恰恰是他最不擅长应对的。
随军的谋士陈宫见情况不妙,进言道:“温侯息怒!郝昭善守,郭淮持重,此二人互为犄角,急切难下。我军顿兵已久,师老兵疲,若袁绍再遣援军,恐有不测。为今之计,当速向朝廷及河东求援!”
吕布虽心高气傲,不愿求人,但也知形势比人强,再拖下去,恐有全军覆没之危。他恨恨地一拳砸在案上,咬牙道:
“也罢!立刻修书!一封送往河东,告知徐公明、关云长,请他们自河东出兵,威胁并州侧翼,牵制袁绍兵力!”
“另一封,六百里加急,直送长安,呈报陛下!就说我吕布遭遇袁绍麾下郝昭、郭淮顽强抵抗,上党急切难下,请求陛下速发援兵,或遣良将,或调拨攻城重械,否则并州战事,恐将迁延日久,贻误大局!”
求援信使带着吕布的焦急与不甘,星夜驰出大营,分别奔向河东与长安。
曾经不可一世的温侯吕布,终于在这并州故地的坚城之下,尝到了攻坚战的苦涩,也第一次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向朝廷发出了求援的呼声。
……
好的,这是接续刘协在五丈原大营接见吕布信使司马懿,并洞察河北局势的情节:
五丈原,天子御营。
刘协端坐于中军大帐之内,手中拿着吕布从并州前线发来的紧急求援文书。
“袁本初果然还是忍不住插手了……此在朕意料之中。”刘协将绢帛轻轻放在案上,语气平淡,“只是,温侯竟被阻于上党城下,寸步难进,这倒有些出乎意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