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一不留神就穿越 > 第2-2章 野猪驯养逐渐成规模

第2-2章 野猪驯养逐渐成规模(1/2)

目录

大夏172年的初夏,吴家堡西侧的山林边缘,一片用粗木和细木围起的场地格外热闹——这里是李道然负责的野猪驯养场,三年前还只有一头受伤的母野猪,如今围栏里已挤满了大大小小的野猪,粗粗一数,足有一百三十多头,其中半大的野猪六十余头,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猪崽二十多头,剩下的都是能繁衍的成年野猪,俨然成了吴家堡初具规模的“肉畜基地”。

清晨天刚亮,李道然就扛着锄头走进饲养场,身后跟着两个年轻村民——二十岁的狗蛋和十八岁的栓柱,他们是半年前投奔吴家堡的流民,听说饲养场招人,管吃住还发月钱,立刻就应了下来。“狗蛋,你去把东边的青草割了,记得挑嫩的,老草野猪不爱吃;栓柱,你去粮仓拉两袋谷皮、一袋玉米外皮,泡在清水里,等会儿拌着喂;我去看看那几头刚下崽的母猪,别让小猪崽被踩伤了。”李道然一边分配活计,一边往饲养场深处走,脚步轻快,丝毫看不出是个年近五旬的人。

饲养场按“功能”划分了区域:最外侧是“活动区”,成年野猪在这里刨土、散步,场地里特意留了几棵矮树,供它们蹭痒、磨牙;中间是“饲喂区”,摆放着十几个石槽和木槽,分别装着青草、谷皮混合物和清水;最内侧是“繁育区”,用木板隔出十几个小隔间,每个隔间里住着一头母猪和它的幼崽,隔间门口挂着牌子,写着“产崽日期”“幼崽数量”,方便李道然记录。

李道然走进繁育区,第一间隔间里,一头黑色的母野猪正卧在干草上,身边挤着六头巴掌大的小猪崽,粉嫩的鼻子蹭着母猪的肚皮,争抢着吃奶。他轻轻推开木门,母野猪警惕地抬起头,看到是李道然,又缓缓放下——这头母野猪是三年前那批幼崽里最早成年的,如今已是第三次产崽,早已对李道然没了敌意,甚至会主动蹭他的手,讨要吃的。“乖乖,辛苦你了。”李道然蹲下身,伸手摸了摸母猪的背,又仔细检查小猪崽,“都健健康康的,好得很。”

这样的场景,在繁育区随处可见。三年来,李道然摸索出了一套“野猪驯养经”:刚捕获的野猪性子野,得先关在单独的隔间里,喂些甜玉米和清水,让它们慢慢适应;等性子缓和了,再放进活动区,和其他野猪混养;母野猪怀孕后,要单独搬进繁育区,喂的食物也要“加餐”,除了青草、谷皮,还要添些磨碎的玉米粉,保证营养;小猪崽出生后,前两个月靠母乳,之后就开始喂泡软的谷皮和切碎的嫩草,循序渐进地让它们适应圈养的食物。

“李伯,青草割回来了!”狗蛋推着装满青草的木车走进饲喂区,额头上满是汗珠。他以前在老家是放牛的,对喂牲口很有一套,割的青草都带着露水,鲜嫩多汁,野猪最爱吃。栓柱也跟着回来,手里提着几个水桶,桶里是泡好的谷皮和玉米外皮:“李伯,谷皮泡好了,要不要加点玉米粉?昨天那几头小猪崽好像不爱吃纯谷皮。”

“加半袋就行,别加多了,小猪崽肠胃弱,吃多了会闹肚子。”李道然叮嘱道,手里还在给一头母猪添干草。他看着两个年轻人熟练地往石槽里倒青草、拌谷皮,心里很是欣慰——半年前,狗蛋和栓柱刚来的时候,连野猪都不敢靠近,喂料时手忙脚乱,生怕被野猪咬伤;现在,他们不仅能独立完成喂料、清理场地的活,还能帮着观察野猪的状态,哪头野猪不爱吃食、哪头母猪快产崽了,都能及时告诉他。

饲养场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琐。每天清晨,三人要先清理场地,把野猪的粪便扫到围栏外的粪堆里(这些粪便后来会被运到粮田当肥料);然后是喂料,成年野猪和幼崽的食物不同,得分开准备,石槽和木槽还要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滋生细菌;上午和下午,要各巡查一次,看看有没有野猪打架、受伤,尤其是繁育区的母猪和幼崽,更是重点关照对象;傍晚喂完最后一顿料,还要检查围栏是否牢固,防止野猪撞破围栏逃跑。

“以前觉得养猪简单,来了才知道,养野猪比养家猪难多了。”狗蛋一边给石槽添草,一边笑着说,“家猪老实,给啥吃啥,野猪要是不爱吃,能把槽子都掀了。上次有头公野猪,因为没给它喂甜玉米,把活动区的木栅栏都撞坏了,还是李伯用玉米哄了半天才安静下来。”

栓柱也跟着点头:“还有那些小猪崽,看着可爱,其实可调皮了,经常从隔间的缝隙里钻出来,到处乱跑,上次我们找了一下午,才把跑丢的三头小猪崽找回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李道然听着,笑着说:“野猪通人性,你对它好,它就对你温顺;你要是糊弄它,它就给你捣乱。咱们养它们,不仅是为了给堡里人提供肉吃,更是为了让吴家堡有自己的肉畜基地,以后不用再从外面买肉,省钱又方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