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夜悟盐卤玄机(1/2)
夜色已深,吴家村的灯火大多熄灭,唯有叶青云卧房的烛火还亮着。他坐在桌前,手里捏着一块盐卤粘土砖的残片,指尖反复摩挲着砖面 —— 白天高炉护膛经受住高温考验的场景,黑塔说起老家烧陶加盐的细节,像走马灯似的在脑海里打转。
“为什么加了盐卤的粘土就耐烧?” 叶青云对着烛火喃喃自语,穿越前学过的化学知识渐渐浮现。他想起盐卤是海水晒盐后的残留物,里面除了氯化钠,还有不少其他矿物质,难道是某种成分提升了粘土的耐火性?“镁…… 对,是镁元素!” 突然,一个念头猛地闪过 —— 他曾在资料里看到,氧化镁是优质的耐火材料,盐卤中恰好含有氯化镁,混入粘土后,经过高温烧制,氯化镁会转化为氧化镁,正是这种成分让粘土砖能扛住高炉的高温。
想通这一点,叶青云顿时来了精神,烛火下的眼睛亮得惊人。他立刻铺开宣纸,拿起炭笔,开始在纸上勾画 —— 既然盐卤能提升粘土的耐火性,那不仅能用来做高炉护膛,还能专门制作 “耐火砖”,以后冶铁炉、水泥窑的内衬都能用,再也不用怕高温烧毁炉体;除此之外,普通的砌筑用砖、建城墙的青砖,是不是也能加些盐卤改进?
“现在村里盖房子用的砖,要么是水泥砖,要么是土窑烧的红砖,红砖质地脆,遇水容易风化;建城墙要是用这种砖,时间长了肯定不结实。” 叶青云一边想,一边在纸上画分出三个区域,分别标注 “耐火砖”“红砖”“青砖”。他记得大夏朝的古城墙多用青砖,质地坚硬、耐水耐腐,但传统烧青砖的工艺复杂,要是在制砖粘土里加些盐卤,说不定能提升砖的硬度和耐久性,让吴家堡的城墙更坚固。
窗外的月亮渐渐西斜,烛火燃尽了一根又一根,叶青云却毫无睡意。他详细写下三种砖的制作思路:耐火砖用 “粘土 + 大量盐卤”,盐卤比例提高到一斤粘土加三两,烧制时温度提到最高,确保氯化镁充分转化为氧化镁;砌筑用的红砖,按 “一斤粘土加一两盐卤” 的比例混合,既能提升硬度,又不会增加太多成本,适合盖房子、砌院墙;建城墙的大青砖,除了加少量盐卤,还要改进烧制工艺 —— 传统青砖要经过 “闷窑” 让砖体还原成青色,这次可以在闷窑时往窑里撒些盐卤,让盐卤中的矿物质渗透进砖体,进一步增强青砖的密度和耐腐蚀性。
“不仅要改进砖的配方,还要改进砖窑。” 叶青云又在纸上画起砖窑的草图,之前村里的土窑容量小,一次只能烧几百块砖,还容易受热不均。他想把土窑改成 “龙窑”,顺着山坡修建长长的窑体,像一条卧龙,这样既能利用山坡的高度差通风,又能一次烧几千块砖,效率能提升好几倍。龙窑的内衬,正好用新做的耐火砖,这样窑温能更稳定,烧出的砖质量也更好。
天快亮时,叶青云终于停下笔,纸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画满了各种图纸,从三种砖的配料比例、烧制温度、时间,到龙窑的尺寸、通风口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揉了揉发酸的手腕,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晨的凉风扑面而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远处冶铁炉的方向,已经有了微弱的火光,昆仑奴们应该开始准备早间的冶铁工作了。
“得赶紧把这些想法告诉唐师傅和砖窑的工匠!” 叶青云把图纸仔细收好,快步走出卧房,直奔村东的砖窑。此时砖窑的工匠们刚起床,正准备和泥制砖,看到叶青云匆匆赶来,手里还拿着一叠图纸,都好奇地围了上来。
“大家先停一停,我有个改进制砖的法子!” 叶青云把图纸铺在砖窑旁的石板上,指着上面的标注说,“这是三种砖的配方,都要加晒盐剩下的盐卤 —— 这种是耐火砖,专门给冶铁炉、水泥窑用,耐烧得很;这种是改进的红砖,盖房子更结实;最关键的是这种大青砖,加了盐卤再用新法子烧,以后建吴家堡的城墙就靠它,硬度比普通青砖强三倍!”
工匠们凑在图纸旁,听得眼睛发亮。负责烧砖的张老匠,手指在 “大青砖” 的配方上反复摩挲,激动地说:“叶首领,您说的是真的?要是青砖能更硬,耐水耐腐,那吴家堡的城墙就能传几百年!只是这盐卤加多少,烧制时火候怎么控,还得好好琢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