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挑衅的混混(2/2)
“安静,大家安静。乡亲们,我是石易县县委副书记陈青!”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传了出去。“我刚从市里赶回来,就是来听大家说话的。请你大家安静一下,有什么问题,派个代表出来和我说。我保证,有什么问题直接回答,让大家都能听得见!”
躁动的人群出现了一丝短暂的停滞,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到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干部身上。
有怀疑,有愤怒,也有几分期待。
陈青看镇政府门卫室有一把椅子,示意工作人员把椅子搬过来,这样一来,他站得更高了。
“大家可以看看,我就在这里,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说。但闹哄哄的,你们说什么我都听不见。”
陈青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必须在这混乱还没有恶化之前,精准的判断出闹事的源头。
才能逐步的深挖后面的主使者,自己已经出现,那张匿名照片的发送人,应该很快就会知道。
下一步,对方打算如何应对?的漩涡中,精准地抓住那根能解开死结的线头,而这背后,显然还隐藏着更深的,来自林浩日残余势力或者其他利益集团的黑手。那张匿名照片和眼前的群体事件,恐怕只是同一盘棋上的两步杀招。
陈青站在简易的木椅上,拿着扩音喇叭的手不敢放下。
民众的舆情与聚集是最不好处理的事件。
一个处理不好,就会被人推出来顶锅,成为替罪羊。
这件事原本应该是常务副县长或者县长前来处理最合适的。
但李花打电话给他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出面。
这个人情他不能不还,从某种程度而言,在石易县乃至整个江南市,他需要一个很强有力的支撑。
李花没有政治野心,是他最好的伙伴。
所以,他即便是不还李花之前对他的支持,也必须要处理。
只希望这件事的处理速度会稍微慢一点,马雄还愿意支持他这个“准妹夫”。
眼前所看到的,是一片黑压压的人头。
尽管传来各种愤怒、猜疑、贪婪,但更多的是茫然。
这就是群体事件中最常见的。
大多数人是被裹挟而来,看热闹的居多,真正知道真实内情的人很少。
虽然已经明知道带头煽动的人是哪些,可他并不急于把眼下的场景搞得太对立。
等待了十几秒钟,陈青的喇叭里又传出他的声音。
“乡亲们!静一静!我刚从市里赶来,就是来解决问题的!如果大家推举不出人来问,就听我说。”
“我刚到,已经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大家现在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通过喇叭传出来的声音非常洪亮,穿透嘈杂,暂时压住了一片声浪。
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希望拿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收益。
只要领导开口说了,还是愿意倾听。
陈青正是抓住了这个心态。
“乡亲们,我们县最近有两个大的动作,都涉及到北部几个乡镇。当然,也包括了青石镇。”
“可是,你们听到的消息是错的!是有人在骗你们!”
陈青抓住这短暂的安静空隙,语速加快,字句清晰,“绿地集团建冷链物流基地,和省里规划的旅游高速,是两码事!”
“征地补偿标准,县里早就和绿地集团谈妥,白纸黑字,只会比国家标准高,绝不会低!更不存在什么克扣!”
“至于高速路经过的区域,连市里都还不知道,红线范围都没有确定。”
“如果有人告诉大家高速路要经过什么地方,有什么补偿,这不就是笑话吗?难不成他的消息比市领导消息还准确!”
“如果真的是这样,大家可以想一想,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泄露未确定的政府文件,我第一个就把他移送司法机关!”
陈青首先否定了高速路已经确定的事,这样一来就剩下绿地集团的冷链物流基地了。
一个未确定,一个已经确定的,就谈不上混淆,更说不上政府扣下不签字的矛盾。
人群中响起一片议论,有人不信,有人犹豫。
“如果大家不相信,谁告诉你们的,让他拿出红头文件,哪怕说出文件编号也行。我向大家保证,只要有编号,我马上打电话给市里询问,有没有这个文件。”
陈青这么说,是相信这么多群众,总会有亲戚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只要一听文件编号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即便已经下了文件,但这些带头煽动闹事的人是绝对不会知道也说不出的。
“别听他胡说!官官相护!”
或许是陈青的话已经让群众感觉到了问题的核心,一个尖利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带着明显的煽动性。
“他们就是欺负我们不知道,藏着不让我们知道!”
“对!发财的是他们,吃亏的是我们!”立刻有人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