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岭州四条定型,全国推广(2/2)
第九条:企业课堂与资本工具位。凡星投资的“托底—退出”脚本并入企业课堂,资金流、股权结构、退出路径三页一体,合同在页脚,回执在首页;资本只占“工具位”,不抢“叙事位”。屏幕的边栏放出一张仓库墙面的回执灯,亮得冷静,像一枚不容置疑的注脚。
第十条:树人计划—轮岗交叉—走廊共课整合。干部学院把失败样本、并联短表、三曲线与家风回执纳入必修;主副互换三个月、基层与省直交叉六个月、跨省走廊流动十二个月;三省共课共享错与改,互出红卡,互补脚本。导师谱系与毕业证背面的“群众给分”一并入档,打印在制度里。
大屏回到黑底白字,十条在屏上整齐列队。李一凡不点评每一个术语,他把视线落在最后一行字:“从今往后,谁也别再讲空话。”台下响起一阵低沉的气流声,像潮水退去,露出坚硬的礁石。
制度定型不是终点,是输出的起点。第二段会务不设媒体,李一凡把“制度输出专班”的名单当场念出,三位牵头人为广城、湾南、岭北三市主官,另配专职法务与技术骨干;时限三十天,形成“样本册、脚本库、算法边界”三包档案,九十天内完成两省走廊共课的对接演练,全部挂网,接受旁听与挑错。
他把“反吹风阀门”放在部署里。任何“经验长文、总结片、表彰会”如不附带可复制件与不可复制清单,一律退回;媒体宣传必须对准手,不对准脸;学院推送先挂错,再挂对。会场里有人轻轻吸气,又慢慢吐出,像把旧习惯从喉咙里掏出来扔在地上。
制度定型也牵动用人。组织部在侧屏发布第一批“观察期岗位”名单,含三名年轻处长、两名窗口负责人、四名技术骨干与一名法务。
任职条件只有三句:位以才进,战果说话,群众给分。名单下方滚过一行小字:任何异议,请附编号与证据。会议没有掌声,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
会后,纪检与专班把“不可复制清单”的黄条贴到了最显眼的地方——不是恐吓,是提醒。
广城的年轻队伍在签名处排起队,名字后面各自带着回执编号;湾南控制室的老工程师把安全帽夹在臂弯,默默看了一分钟屏幕再转身;岭北样机仓的实验员把白话卡又复核了一遍,把那条“先讲术语后掰成白话”的路径,反向涂掉重来。
午后,四九城又来了一道短电:吏部“十四五干部新政”试点条款正式采纳岭州五条,试点范围增至八省;国金总局与住建部同步发函,请岭州牵头制定《去险操作手册》标准版,先发草案,再发规范。电文字体不大,却把会场里的重力又往下压了一寸。
林允儿在后台收拢素材,她没有让镜头靠近领奖台,而是把机位安在走廊,拍“签名回执”的纸张与手的摩擦,拍“不可复制清单”被钉上墙的那一下,拍“秒级日志”里那一秒停顿的克制。她知道,观众要看的,不是口号,而是规则落到手心的触感。
傍晚,透明指数首页多出一个新入口:岭州十条。点进去,每一条后面都挂着样本编号、影像链接与算法说明,底部是群众提问的留言区。
第一条留言很短:今天看懂了为什么慢在该慢处。第二条留言更短:我拿到钥匙了。第三条留言只有两个字:谢谢。
夜色压下来,省政府外墙的灯一盏盏亮起。李一凡从侧门走出,路过一面空白的墙,他停了几秒,想起潇湘广场那堵“问题墙”,红与绿并排,像两把尺子。如今,岭州的尺子刻进制度,挂到全国;人走到哪里,尺子就带到哪里。
回到办公室,他把“制度输出”四个字写在白板最上端,行空白,他用重笔填上八个字:先走样本,再走荣誉。
笔锋停住,他忽然意识到,这八个字已经不是岭州的口头禅,而是四九城文件里的规范用语。
午夜前,平台跳出一组新数字:今日回执亮灯 4,106 盏,失败样本新增 213 段,家风签名回执 8,037 份;“岭州十条”页面访问量突破百万。数字像细珠在屏底缓缓滑动,最后停在一行小字上:制度定型,倒计时开始。
窗外风声像潮,远处的灯海起伏不定。李一凡合上本子,把钢笔插回夹带,转身时看见墙角那台小型投影还亮着,画面停在“群众给分”的页面。他伸手按掉按钮,屏幕归于寂静,屋子里只剩那盏台灯,亮得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