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 第361章 京华旧味新痕

第361章 京华旧味新痕(1/2)

目录

一、归摊前夜

永定门的晨雾里飘着卤煮的焦香时,林晚星的布鞋已踩上京城的青石板。缠藤刀在行囊里轻颤,刀鞘渗出的露水在地面画出条虚线,顺着胡同拐进煤市街——去年的石案还在,只是案面覆着层薄尘,阳光扫过的瞬间,尘粒竟凝成十二道浅痕,与离开时十二位食客的碗底印重合。

“这案台成精了。”秦风拎着新烧的陶瓮走来,瓮身上爬着条银线,线头在案角绕出个“等”字。他刚把瓮放下,瓮口突然冒出股白汽,在墙上投出幅虚影:穿貂皮的老太太拄着玉杖站在摊前,杖头的翡翠貔貅正对着石案哈气,案上的空碗里渐渐浮起层奶皮。

穿中山装的老人从巷口转出来,收音机里的评剧突然卡壳,吐出张泛黄的当票。“这是1947年的,当年有人把传家的银筷子当了换碗面。”当票落在石案上的刹那,案面裂开道细缝,缝里滚出双银筷,筷尾刻着的“福”字已被岁月磨成浅痕。

真妹妹抱着《烟火匠心录》追上来时,书页正哗啦啦乱翻,停在张没见过的插画上:煤市街的摊位连成串,每个摊主的围裙都绣着半朵花,拼在一起是株完整的石榴。“书里说,得找齐十二位新摊主才能开摊。”她指尖刚点到画里的空摊位,案面突然震颤,十二道刻痕里渗出不同的酱汁,在尘灰上写出十二个姓氏。

二、新摊十二味

头个来认摊的是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挎着竹篮站在刻着“赵”字的痕前。篮子里的山楂突然炸开,红浆在案上凝成“酸梅糖霜盏”:玻璃盏里盛着冰镇酸梅汤,盏沿粘着圈冻干山楂片,最妙是插着根甘草杆,抿着杆儿喝,酸里会漫出回甘。“我奶奶以前在这儿卖糖画,说酸梅汤得配着胡同的风才够味。”她话音刚落,穿貂皮的老太太已站在摊前,玉杖轻点,盏里的汤面浮出层金箔,“加了这个,才是当年宫里贵人喝的份例。”

穿工装的汉子蹲在“钱”字痕前,铁饭盒里的糙米饭突然鼓胀,米粒跳出来在案上堆出“铁铲锅巴饭”:锅巴得用隔夜的糙米煎,边角焦脆如铁,中间裹着雪里蕻与腊肉丁,最奇是浇的卤汁——用修地铁时挖出来的老井水泡香菇,卤香里带着股土腥气。“我爹是挖地铁的,说这土味才是京城的根。”他刚把饭盛进陶碗,秦风烧的瓮突然倾斜,倒出半勺琥珀色的汁,“这是用琉璃厂的废砚台磨的汁,添点文气。”

开网约车的大姐把保温桶往“孙”字痕上一放,桶里的豆浆突然分层,上层浮着层豆皮,卷成十二只小船。“这叫‘胡同穿梭浆’,甜口的加桂花,咸口的撒虾皮,最绝是热浆里卧着的糖心蛋,蛋黄得像刚出摊的朝阳。”她正用竹勺划开蛋,林晚星的缠藤刀突然出鞘,刀光扫过的地方,豆皮船上多了几粒芝麻,拼出“平安”二字。

十二个摊位次第开张时,煤市街突然飘起各色幌子:赵记的幌子是片山楂叶,风一吹就渗出酸香;钱记的幌子是块铁皮,敲起来带着铁锈味;孙记的幌子是块棉纱布,晃着晃着就洇出豆香……幌子在半空连成道弧线,弧顶突然垂下块木牌,上面写着“京华百味集”,牌底坠着串铜铃,铃音里裹着1950年的粮票沙沙声。

三、味觉现原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