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沪式酥脆·蟹壳黄的暖冬咸甜(2/2)
3. 分剂子与包制:
- 醒发好的油皮面团分成40等份(每个约20克),揉成小圆球;咸甜油酥面团各分成20等份(每个约15克),分别包裹咸甜馅料(每个馅料约10克),揉成小圆球。
- 取一个油皮剂子,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放入一个包裹好馅料的油酥剂子,像包包子一样捏紧收口,收口朝下,用手轻轻按压成圆形小饼(厚度约1厘米,大小均匀)。
- 所有小饼制作完成后,放入铺有油纸的烤盘中,用刷子在表面刷一层蛋黄液(刷均匀,烤后颜色更金黄),甜口饼表面可再撒少许熟白芝麻点缀。
4. 烘烤(控制温度是关键):
- 烤箱提前预热,上下火180c,预热10分钟(预热充分,饼受热均匀,外皮更酥脆)。
- 将烤盘放入烤箱中层,上下火180c,烤20-25分钟(前15分钟烤至饼体膨胀,后5-10分钟注意观察,至表面呈金黄色、外皮微微开裂即可,避免烤糊)。
- 烤好后取出烤盘,将蟹壳黄放在冷却架上,冷却5分钟(冷却后外皮更脆,避免烫口),即可装袋售卖。
5. 成品特点:外皮金黄酥脆,咬一口“簌簌”掉渣;咸口饼内馅葱花猪油香浓郁,火腿丁增加嚼劲;甜口饼黑芝麻香醇厚,白糖颗粒带来清甜,不油不腻,越嚼越香,热乎着吃,暖到心里,冷吃也酥脆。
三、酥香满巷,饼子甜透冬闲
第一炉蟹壳黄刚出炉,浓郁的酥香就飘出了店门。林晚星拿起一个咸口的,轻轻咬了一口——外皮脆得掉渣,葱花和猪油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她忍不住对谢景渊说:“太香了!跟姨妈做的一模一样,比我在上海吃的还酥脆,肯定能卖得好!”
谢景渊拿起一个甜口的,掰开来看看,笑着点头:“油酥放得够多,馅料也足,甜而不齁。今天周末,来买下午茶的人多,肯定能卖爆。”
话音刚落,店门就被推开了——是常来买桂花糖粥的李姐,她闻着香味就乐了:“晚星,你们又做新点心了?这酥香味也太勾人了!快给我来两个,一个咸的一个甜的,配着粥吃!”
当热乎乎的蟹壳黄递到李姐手里时,她先咬了一口咸口的,眼睛瞬间亮了:“哎哟,这饼也太脆了!葱花香味浓,配着粥吃正好!甜的我得带回家给我家老头子尝尝,他就爱吃这种酥脆的点心!”
上午十点,店里已经坐满了人。有宝妈带着孩子来,孩子捧着甜口蟹壳黄,小口啃着,含糊地说:“妈妈,这个饼饼好好吃,甜甜的,还脆!”也有老人拄着拐杖来,买上几个咸口的,笑着说:“我年轻的时候去上海,就爱买这个蟹壳黄,今天又尝到老味道了,真开心。”
最热闹的是下午茶时段,上班族和学生党排起了长队。一位在附近咖啡馆上班的姑娘,连续两天都来打卡:“我之前在上海上大学,特别想念蟹壳黄,你们家的味道跟我在学校门口吃的一模一样,外皮脆,馅料足,冬天下午吃一个,配着咖啡,太舒服了!”
下午,美食博主苏晴裹着厚厚的围巾来了,一进门就嚷嚷:“晚星!我刷朋友圈看见有人晒你们家的蟹壳黄,特意打车过来的,快给我来四个,两个咸的两个甜的,我要当下午茶!”
林晚星笑着给她装袋,苏晴拿起一个咸口的,对着镜头展示:“家人们!你们看这个蟹壳黄,金黄酥脆,咬一口掉渣!咸口的有葱花猪油香,甜口的有黑芝麻香,冬天吃这个太治愈了!老板用的都是纯猪油,真材实料,吃着放心,配着热茶或热粥,绝了!”
傍晚时分,王师傅也来了,这次他还带了几位做点心的朋友。“林小姐,我听顾客说你们新出了蟹壳黄,特意带朋友来品鉴品鉴。”王师傅拿起一个咸口的,咬了一口,点点头说:“不错不错,油皮油酥做得到位,外皮酥脆,馅料香味浓,很地道的沪式味道。我这几位朋友都说,在北方能吃到这么正宗的蟹壳黄,不容易。”
打烊时,四炉蟹壳黄已经卖空了,保温箱里空空如也。林晚星和谢景渊坐在窗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手里捧着温热的茶杯。
“景渊哥,今天卖了120多个蟹壳黄,好多顾客预定明天的,还问能不能做些其他口味的。”林晚星脸上满是笑意,“咱们的冬季小吃又多了一款点心,现在汤、粥、饼、糕都齐了,不管顾客想吃什么,都能找到喜欢的。”
谢景渊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都是你愿意花心思,从油皮油酥到馅料,每一步都仔细把关,才能做出这么受欢迎的小吃。接下来,咱们还可以根据顾客的反馈,加些梅干菜肉、豆沙等口味,让选择更多样。”
林晚星点点头,看向窗外——冬夜的风还在吹,但店里残留的酥香,却让这个冬天变得格外温暖。她忽然觉得,美食最动人的地方,就是能把不同地域的街巷味道带到一座城市,用一口酥脆的蟹壳黄,唤醒食客的记忆,也让“星语花坊”的烟火气,在冬天里愈发浓郁。
她知道,他们的美食故事还在继续,每一款新小吃,都是他们写给食客的冬日情书,用酥脆的香甜,驱散寒冷,留下最温暖的味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