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垂涎:无声告白 > 第167章 港湾

第167章 港湾(1/2)

目录

日子在海浪的节拍中缓缓流淌,悄然滑入初秋。海边的风开始带上凉意,天空显得更高更远,云絮疏淡。小屋里的气氛,在经历了雷雨夜的动荡和随后的微妙调整后,进入了一种奇异的、脆弱的平衡状态。这平衡并非和解,更像是一种在巨大废墟之上,经过反复试探和本能妥协后,达成的静默的共生协议。

高途的照料已经形成了一套无声的、却极其细致的流程。他不再仅仅满足于提供生存必需品,开始关注一些更细微的方面。他会根据天气的冷暖,提前调整室内的温度;会在沈文琅午睡时,拉上窗帘遮挡过于刺眼的阳光;甚至开始留意沈文琅对食物的偏好——比如发现他更倾向于清淡的粥品而非油腻的煎鱼后,餐桌上便很少再出现后者。这些改变并非刻意讨好,更像是一种在长期近距离观察下形成的、近乎本能的习惯性调整。他的沉默依旧,但动作中少了几分僵硬,多了几分流畅。

沈文琅的身体恢复依然缓慢,像一株在贫瘠土壤中艰难汲取养分的植物。但他不再完全被动地承受。他开始尝试更长时间地坐起,甚至在高途的搀扶下,尝试着在屋内极其缓慢地挪动几步。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剧烈的喘息和虚汗,但他眼神中那种死气沉沉的绝望,似乎被一种极其微弱的、不甘的韧劲所取代。他依旧很少主动说话,但对高途的简短询问或提醒,会给予更清晰、有时甚至带有一丝极淡反馈意味的回应。例如,当高途端来一种新熬的草药汤时,沈文琅在喝完后,会低声说一句:“……比之前的,苦味淡些。”这已是他能表达的、近乎极限的“意见”。

他们的日常互动出现了一种奇特的节奏。清晨,高途准备好早餐和药物,沈文琅沉默地接受。上午,高途处理杂务或阅读,沈文琅则靠在窗边看书或望着大海出神。午后,如果天气晴好,高途会推着沈文琅在露台上停留半小时,两人各自沉默,共享着阳光和海风。傍晚,高途准备简单的晚餐,沈文琅会尝试自己进食更多一些。夜晚,高途检查门窗后回到自己房间,沈文琅在规律的潮汐声中尝试入睡。

这种生活单调、重复,几乎与世隔绝,却意外地带来一种近乎禅修般的平静。外界的纷扰、过往的恩怨、未来的迷茫,似乎都被这无尽的海浪声暂时冲刷到了远方。他们像两个搁浅在孤岛上的幸存者,被迫分享着有限的资源和空间,在生存的本能驱动下,形成了一种不问过去、不谈未来的、仅限于“此刻”的共生关系。

一天,高途在打扫时,发现沈文琅一直在看的那本鸟类图鉴中,夹着好几片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干枯叶子,每一片都压得平整,仿佛被精心收藏。高途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将书放回原处。第二天,他在露台的旧花盆里,移栽了几株耐寒的、叶片形状各异的小型多肉植物。

沈文琅看到那些植物时,目光停留了许久。他没有说什么,但之后的日子里,他望向露台的次数明显增多了。

另一次,高途在阅读一本关于海洋气候的书籍时,无意中低声念出了一段关于某种罕见海流现象的描写。他念完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立刻噤声,有些尴尬地瞥了沈文琅一眼。沈文琅依旧望着窗外,仿佛没有听见,但过了一会儿,他却极轻地开口,接上了那段描述中一个被高途略过的专业术语,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