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礼部尚书(1/2)
礼部尚书的府邸,是皇帝特批的,就在公主府的隔壁,两院之间只隔着一堵墙。
皇帝美其名曰“方便夫妻二人走动”,实则是将李慕然的一举一动,都置于刘瑶的眼皮底下。
当然,这堵墙,对李慕然来说,既是监视,也是掩护。
上任第一天,李慕然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工作能力。
他没有像其他新官上任那样,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也没有对下属颐指气使。
他只是默默地翻阅堆积如山的卷宗,从最基础的典章制度开始,一点点熟悉礼部的运作。
他为人谦和,对下属彬彬有礼,即便是最底层的小吏,他也能叫出名字,并且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
短短半个月,礼部上上下下,都对这位年轻的尚书大人赞不绝口。
“咱们这位新大人,真是个好人啊。”
“是啊,一点架子都没有,比前几任尚书强多了。”
“听说他是寒门出身,难怪这么体恤我们这些下人。”
这些议论,自然也传到了皇帝刘徽的耳朵里。
刘徽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身边的太监总管说
“朕就知道,朕没有看错人。一个懂得尊重下属的人,才能真正地笼络人心。”
然而,没人知道,在这副温和的面具下,李慕然正在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清洗与安插。
他利用自己对卷宗的熟悉,很快就发现了礼部内部一些不为人知的猫腻。
哪些人是世家安插的眼线,哪些人是太后戚真真的旧部,哪些人又是真正忠于皇帝的孤臣,他都一一记在心里。
他不动声色,只是借着处理公务的机会,将那些不怎么听话、或者背景复杂的官员,以“能力不足”、“办事拖沓”等理由,调往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职。
同时,他又从吏部的备选名单中,提拔了一批有才华但家世清白的年轻人,安插在关键岗位上。
这些年轻人,大多是他当年在翰林院时就结识的,或是他暗中考察已久的。
他们有抱负,有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这位一手将他们提拔起来的尚书大人,充满了感激与忠诚。
很快,礼部的核心权力,便牢牢地掌握在了李慕然的手中。
这天,他正在处理一份关于祭天大典的流程草案。
祭天大典是国之大事,流程繁琐,稍有不慎便会被言官弹劾。
前几任礼部尚书,大多都是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
刘瑶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端着一碗参汤。
“还在忙?”
她将参汤放在桌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