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点亮哲心:迪卡拉底的启迪之课 > 第15章 休谟的“自我”与断裂

第15章 休谟的“自我”与断裂(1/2)

目录

教室后墙的日历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泛黄的旧报纸。迪卡拉底抱着个铁皮饼干盒走进来,盒盖没盖严,露出里面花花绿绿的糖纸。“今天咱们聊个总说‘你其实不是你’的人,”他把盒子往讲台上一放,糖纸窸窣作响,“休谟——这人说‘自我就是一束知觉的集合’,听着绕,说白了就是:你以为的‘自己’,不过是一堆零碎的念头、感觉,串不起来的。”

马克正用橡皮擦掉笔记本上的名字,闻言停了手:“这不对啊,我昨天的我,今天的我,不都是一个人吗?我记得小时候偷摘邻居家的枣,记得上周考砸了,这些不都串着吗?”

“串在哪儿呢?”苏拉从饼干盒里抽出张皱巴巴的橘子糖纸,对着光看,“就像你把这些糖纸一张张叠起来,看着是一沓,可哪张跟哪张也没粘在一块儿。休谟说,‘自我’就像这沓糖纸,你以为有根线串着,其实仔细找找,根本没那根线。”

迪卡拉底把盒子里的糖纸全倒出来,摊了一讲台,红的、绿的、印着小熊的、画着花朵的,乱糟糟的。“休谟总爱琢磨‘记忆’。他说你觉得‘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一个人,全靠记忆勾着。可记忆这东西靠不住,就像你记着偷枣子,说不定记混了,其实是你表哥摘的?就像这些糖纸,你以为是按顺序叠的,其实早就被风吹得乱了套。”

马克忽然摸了摸后脑勺:“那我要是得了失忆症,啥都不记得了,我就不是我了?”

“休谟会说,差不多。”迪卡拉底捡起张印着老虎的糖纸,“就像村里的老磨坊,先是换了新轮子,又换了新磨盘,最后连地基都翻新了,你还能说它是原来的老磨坊吗?人也一样,小时候爱吃糖,长大了怕蛀牙;昨天还讨厌香菜,今天忽然觉得香——这些想法、感觉天天变,哪有个固定的‘我’?”

苏拉把糖纸一张张叠成小方块,叠到第五张时忽然笑了:“可我妈总说‘你这孩子,从小就倔’。我现在也觉得自己倔,这不是没变吗?”

“那是你以为没变。”迪卡拉底把叠好的糖纸方块摞起来,“你小时候倔,是为了抢玩具;现在倔,是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根本不是一回事。就像这糖纸,看着都是方块,有的厚有的薄,有的亮有的暗。休谟说,咱们总爱给自己编个‘故事’,说‘我就是这样的人’,其实不过是把零碎的片段硬凑成了完整的戏。”

马克想起去年和同桌吵架,气得说“再也不理你了”,结果第二天就和好了。“那我昨天还讨厌他,今天又喜欢他,我是不是成了两面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