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行者钱途:武松搞钱录之少年账房与多元布局!(1/2)
解决了漕运的危机,武松开始琢磨一件事——他年纪大了,胳膊又断了,以后梁山的搞钱路,得交给年轻人。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石头。
小石头现在十五岁,跟着陈先生学了两年算术,不仅能把账本记得清清楚楚,还能算出每笔生意的利润和风险。武松决定带他去东京,跟商铺老板们打交道,学怎么谈判、怎么看商机。
到了东京,武松先带小石头去见赵老板。赵老板正在跟一个江南的布商谈生意,布商嫌绸缎太贵,不肯买。小石头在一旁听了一会儿,突然说:“布商老板,咱们梁山的驿站能帮您运布,运费比别人便宜两成;要是您买赵老板的绸缎,咱们还能帮您把布和绸缎一起运到北方,省不少钱。”
布商愣了,随即笑了:“这孩子说得有道理!行,绸缎我买了,运费就按你说的算!”
赵老板也很惊讶:“武头领,这孩子太机灵了!比我店里的账房还会做生意!”
武松笑了——他没白带小石头来。从赵老板的铺子出来,小石头问:“武爷爷,我刚才那么说,是不是多管闲事了?”
“不是。”武松说,“做生意就是要会找双赢的机会——布商省了运费,赵老板卖了绸缎,咱们驿站赚了运费,大家都划算。以后你管账,不光要算清楚收支,还要会找这样的机会,让梁山的生意越来越多。”
从东京回来,武松就把小石头安排在戴宗身边,让他跟着管漕运和驿站的账本。小石头学得很用心,不仅把账本记得明明白白,还发现了一个商机——梁山的棉花长得好,要是开个纺织作坊,把棉花织成布,卖给江南的布商,比直接卖棉花赚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