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我俩真强(2/2)
“程墨,好消息!墨启生物已经正式核准注册了,另外,专利这边进展神速,负责的合伙人是我多年的老同学,他看了你那份框架的核心摘要,直接用了‘惊为天人’四个字。已经连夜组织最精锐的团队,开始撰写核心专利的申请文件了。”
何景文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带着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申请的准备也在同步进行,最快下周就能提交!”
“程墨,我们这是在抢跑,必须抢在所有潜在竞争对手反应过来之前,锁死最广泛的保护范围,专利申请人明确是你和墨启生物,这一点毋庸置疑。”
程墨能感受到何景文话语中那份属于顶尖学者的敏锐和远见,他平静回应:“辛苦何老师了,有您把关,我放心。”
“这不算什么……”
何景文话锋一转,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秘而不宣的意味。
“更重要的是人才,框架搭起来了,我们需要最快的速度组建核心研发团队。我这边,动用了一些私人关系和人脉,从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可靠的校友圈,还有几个国内顶尖的研究机构,初步物色了三个人选。”
很快,程墨的邮箱收到了何景文发来的加密文件包。里面是三份详尽的简历。
林静姝,34岁。
教育背景一栏堪称辉煌,华清大学本科硕士,斯坦福大学博士。专攻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曾在《cell》子刊上发表过第一作者论文。
何景文在备注里写道:刚从美国一家顶尖研究所费尽周折“挖”回来,看中的是她扎实的功底和国际视野,为人沉稳,是可造之材。
赵楷,33岁。
简历更显特别,中科大少年班出身,麻省理工学院(It)博士后,擅长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与优化。
何景文的评价是:性格略显急躁,追求极致效率,有时不通人情世故,但天赋极高,是我最看好的技术天才之一,用好了是把利剑。
苏静,29岁。
这份简历程墨就非常熟悉了,正是他那位博士学姐。
海城医科大学本硕博连读,专业方向是药理学,主要负责评估药物安全性和体内代谢途径。
何景文备注:基础扎实,做事严谨可靠,有责任心,是你熟悉的搭档,能快速融入。
正好刘宇过来跟程墨商量实验室设备采购清单,程墨顺手把平板电脑推到他面前。
刘宇好奇地拿起来,翻看着那三份光鲜亮丽的简历,尤其是看到林静姝和赵楷那耀眼的学术履历时,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指着屏幕上的斯坦福和It标志,咋舌道:
“我滴个乖乖……斯坦福……It……这都是传说中的人物啊!”
他抬起头,看着程墨,脸上表情复杂,既有兴奋,也有点莫名的压力。
“墨仔,没想到啊没想到,有朝一日,我刘宇居然也能面试这种级别的大佬了?咱这起步是不是有点太高了?不过……嘿嘿,感觉真不错,我俩真强!”
程墨看着刘宇那副样子,嘴角也微微牵动了一下。
他知道,何景文这是下了血本,也是真的看到了那份理论框架背后无法估量的价值。
这支初步搭建起来的“特种小队”,专业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关键环节。
加上何景文亲自坐镇,刘家负责后勤运营,自己掌控核心方向和最终技术……
墨启生物的骨架,已经悄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