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火葬场文的懦弱原配(二十)(1/2)
皇商遴选的日期渐近,京城中暗流渐涌。也正在此时,几辆马车,驶入茯苓在侯府外闲置的别院。沈父收到女儿的信后,在灯下反复看了整夜,信上不仅是要做皇商的雄心,更有一份详实计划。
第二天,沈父叩响了族中几位长老的房门。信纸在苍老的手指间传递,沉默之中,能听见彼此渐重的呼吸与心跳。
一位最年长的叔公喃喃低语:“我年轻时跑商,遇上劫道的,丢了货算是老天开眼,多少人连尸骨都寻不回来,如今,轮到我的孙儿走那条道了。”他抬起头,眼中是决绝,“我们沈家,不能再这样一代代提着脑袋活下去了。”
沈家并无重男轻女之见,世代经商,深知女子的智慧与魄力从不逊于男儿。茯苓虽嫁入侯府,骨子里流的仍是沈家的血。她有身份,有胆识,更有这份他们前所未见的谋划。这无疑是沈家的一次豪赌。老人们看得透彻:若不成,大不了退回江南,根基犹在;若成,则子孙后代,将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更安稳的光明路。
第三日的族会上,沈家年轻的儿郎们个个血气方刚,他们早已受够了孙家的压制,齐声响应:“我们敢拼,愿听茯苓阿姑调遣!”
沈家丝绸虽以技艺精湛,花色新颖闻名江南,却屡次在皇商角逐中败北。根源就在于对手孙家不行商道,专走邪径,他们常年搜罗民间美貌女子,精心调教后献给权贵,更私下许诺事成后奉上巨额利润,以此换得官场上的鼎力支持。
在此朝,成为皇商,货物精良只是基础,关键在于与朝廷建立牢固纽带。或是捐官获取官身,或是与皇室联姻,或是如孙家一般经营权贵人脉。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茯苓可是一只见识过现代世界无数精美设计与营销手段的狐狸,其审美眼光与商业思维,对这个时代而言堪称降维打击。
当初选择开设糕点铺子,绝非一时兴起。沈家虽在江南名声响亮,在京城却籍籍无名。“吃穿住行”中,“吃”最易敲开市场大门,她便以造型别致,口味新颖的糕点迅速风靡京城,让“沈”字招牌在达官显贵与平民百姓口中传扬,成功打响了入京第一仗。
而真正为她叩开上层社会大门的,则是香料铺子。世间能用得起名贵香料的,无不是非富即贵之人,他们在穿衣用度上更不会吝啬。香料铺子不仅为她打开了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更成为了积累顶级人脉的绝佳场所。那些独特的香方,连深宫里的娘娘们也喜爱,时常遣人采买。
如今,茯苓将这两间铺面所赚取的丰厚利润,毫无保留地全部投入到了布庄之中。
茯苓深知,若要一举震动京城,必要行非常之法。她选了那几位曾被她从赵珩手中救下的女子,还有她从明月阁重金礼聘而来的几位清倌人,她们个个都才艺卓绝,气质清雅而名动京师,寻常权贵都争相抢着想邀其献艺一曲,茯苓重金之下,把她们都请了过来当模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