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暗流涌四方(2/2)
而武媚,在最初的震惊与凝重之后,迅速恢复了冷静。她一边下令御医全力诊治李治,一边开始着手处理这巨大的政治危机。
她在李治病榻前,言语“恳切”:“陛下保重龙体要紧!薛仁贵丧师辱国,罪无可赦!然,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安抚民心,重整边备……”
她没有直接指责薛仁贵与海外的潜在关联,但“丧师辱国”四字,已然将薛仁贵钉在了败军之将的耻辱柱上。很快,在她的影响下,朝中要求严惩薛仁贵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最终,尚未从病痛和打击中完全恢复的李治,在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武媚的持续影响下,无奈地颁下了诏书:逻娑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指挥失当,丧师辱国,削除一切官职爵位,贬为庶民!副帅郭待封亦因违令致败,被问罪下狱(后流放)。
一纸诏书,一位曾闪耀帝国的将星,就此黯然陨落。而武媚,则借由此事,进一步清洗了军中可能与薛仁贵关系密切的将领,安插了更多属于自己的亲信,对军队的控制力,无形中又加深了一层。
吐蕃,逻些(拉萨)。
欢呼声响彻云霄,庆祝的牛角号连绵不绝。大论钦陵被赞普誉为“高原雄鹰”,声望达到顶峰。此战不仅缴获了唐军大量的武器装备、粮草辎重,更重要的是,吐蕃完全掌控了吐谷浑故地(青海西部),丝绸之路南道门户洞开,吐蕃帝国的版图和影响力急剧膨胀。
“唐人,并非不可战胜。”钦陵望着东方,野心如同高原上的野火,熊熊燃烧。他知道,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归途,某处驿馆。
被剥夺了一切荣耀、仅着一身粗布衣衫的薛仁贵,如同一个普通的老人,坐在冰冷的台阶上。手中,紧紧攥着一枚温润的墨玉——那是许多年前,那位奇士所赠。玉身刻着细小的,几乎难以辨认的字迹:“将士守国门!”。
他抬起头,望着中原方向的夜空,星子寥落。一生征战,为国为民,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是陛下寡恩?是皇后构陷?还是自己……辜负了圣望?
无人能给他答案。只有那枚墨玉,在清冷的月光下,泛着幽幽的、仿佛能穿透时空的光泽。他的一生功过,帝国的盛衰起伏,似乎都凝聚在这小小的玉石之中,沉甸甸的,压在他的心头。
大非川的血,染红了高原,也彻底改变了各方力量的平衡。暗流汹涌之下,是大唐盛世的隐隐裂痕,是吐蕃崛起的狼性锋芒,也是华胥在远方冷眼旁观后,更加坚定地走向自己道路的决心。历史的车轮,碾过无数个体的悲欢荣辱,轰然转向了一个更加莫测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