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墨城冷鉴(1/2)
浩渺烟波之外,华胥国都墨城沐浴在温润的海风与永不停歇的进取活力之中。关于大唐军神李积病逝、以及随之而来针对“周”国公流言愈演愈烈的情报,通过墨羽那无声而高效的网络,被迅速整理、分析,呈送至中央议事厅那幅巨大的海图之下。
东方墨、青鸾与李恪再次聚首。阅毕那份承载着远方悲恸与诡谲的绢报,李恪久久无言,面容笼罩在一片深沉的阴郁与哀戚之中。他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向北方那看不见的故土方向,良久,才发出一声沉重得仿佛承载了千钧之力的叹息:
“懋功公……竟也去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当年秦王府中,他虽与先帝(指李世民)更近,然其为人,公私分明,于国于君,从无二心。若非他在军中之威望与对李治兄长的支持,贞观末年的那场风波,恐难平稳过渡。如今,高句丽方平,西陲未靖,正是需要此等定海神针般的人物坐镇之时……他却撒手人寰。”
他的感慨,不仅是为一位传奇将星的陨落,更是为那片土地上,再次失去了一位能够维系平衡、震慑宵重的巨擘而痛心,仿佛看到了帝国根基上又一道难以弥补的裂痕。
青鸾的神色则一如既往的冷澈,她放下情报,语气犀利如刀:“武媚此刻,怕是如坐针毡。李积之死,于公,是折损栋梁;于私,于她而言,更是失去了一个虽非盟友、却至关重要的制衡者。如今流言借势而起,直指其权力核心的合法性,她空有雷霆手段,却抓不住无形之风。这,便是将权柄系于一人之威,而忽视天下人心的必然恶果。” 她的分析,剔除了个人情感,直指权力结构的致命弱点。
东方墨静默地听着,目光从悲痛故人的李恪与冷静剖析的青鸾身上掠过,最终落回那幅象征着华胥道路的巨幅海图。他的声音平稳而深邃,带着一种超越时空纷争的透彻:
“李积之逝,标志着一个依靠个人威望与军事强权维系平衡的时代,正在落幕。而流言之所以能如野火燎原,根源在于旧有体系将天命、人事、灾异强行捆绑,且缺乏让不同声音得以理性表达与疏通的渠道。当权力过度集中,所有的矛盾与不满,便只能以这种扭曲、阴暗的谶纬形式爆发,如同地火奔突,寻隙而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