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千年一吻 > 第1087章 赤地千里庙堂忧

第1087章 赤地千里庙堂忧(1/2)

目录

总章二年,己酉,夏。

关中的天空,仿佛被一块无边无际的、烧得滚烫的铅灰色巨幕严严实实地罩住了。往日里滋润万物的太阳,此刻变得酷烈而狰狞,毫无遮拦地倾泻着白炽的光芒,炙烤着八百里秦川的大地。风是热的,裹挟着干燥的尘土,吹在脸上如同刀刮,却带不来一丝凉意,只让人喉咙发紧,心头烦躁。

渭水,这条滋养了无数王朝的母亲河,往日奔腾的河水如今只剩下中央一线浑浊的细流,在宽阔的、皲裂的河床中央艰难蠕动,仿佛垂死者最后的脉搏。两岸原本应是青翠繁茂的稻田与粟田,此刻入目却是一片令人心悸的枯黄。土地裂开了一道道深可见底的口子,如同饱经风霜的老者脸上绝望的皱纹,纵横交错,蔓延至视野尽头。那些本该在夏日阳光下茁壮成长的禾苗,如今都耷拉着焦脆的叶片,蜷缩在滚烫的土块之间,稍一触碰,便化作齑粉。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农,穿着几乎被汗渍和尘土染成同一颜色的短褐,呆呆地站在自家田埂上。他赤着脚,感受着脚下泥土那灼人的温度,浑浊的眼睛望着这片他侍弄了一辈子、如今却毫无生机的土地,干裂的嘴唇哆嗦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他颤抖着弯下腰,抓起一把干得沙沙作响的泥土,看着它们从指缝间簌簌流下,最终,一声如同困兽般的、压抑至极的呜咽从他喉咙深处挤了出来,混入这死寂的旷野。

“老天爷啊……给条活路吧……”

更远处,原本依靠山泉灌溉的坡地更是惨不忍睹。泉眼早已干涸,露出黑黢黢的洞口。几只瘦骨嶙峋的乌鸦落在光秃秃的树杈上,发出沙哑难听的啼叫,它们似乎也在为找不到食物而焦躁。官道两旁,开始出现三三两两拖家带口、面黄肌瘦的百姓。他们推着破旧的独轮车,或仅仅肩挑手提着可怜的家当,眼神麻木地向他们认为可能有生路的地方迁徙。车轮碾过浮土,扬起漫天黄尘,久久不散。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焦土、尘埃与绝望的气息。村庄里,用于祈雨的锣鼓零星地、有气无力地敲响过几次,但回应它们的,只有依旧酷烈的阳光和更加深重的无力感。一些地方的田垄间,已经开始出现零星的、跳跃的黄色身影——蝗蝻。它们啃噬着本就所剩无几的绿色,发出细微而密集的“沙沙”声,如同死神的低语,预示着更大的灾难可能还在后头。

赤地千里,饿殍载道尚未大规模出现,但那令人窒息的预兆,已然如同这盛夏的酷热一般,笼罩了大唐帝国的心脏地带。希望,正随着土地里的最后一丝湿气,被无情地蒸发殆尽。

洛阳紫微宫,宣政殿。

虽已是盛夏,殿内却因四角摆放着硕大的冰鉴而透着一股不合时宜的阴凉。然而,这刻意营造的凉意,丝毫无法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沉重与焦灼。

李治半倚在御座之上,身上虽穿着轻薄的夏常服,额角却不断渗出虚弱的冷汗,脸色在殿内昏暗的光线下更显苍白。他手中捏着一份来自关中的紧急奏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奏报上那“赤地千里”、“禾稼尽枯”、“饥民流徙”的字眼,如同烧红的烙铁,烫灼着他的心神。一阵熟悉的、如同锥刺般的头痛隐隐袭来,他不得不将奏报轻轻放下,抬手用力揉按着太阳穴,眉宇间拧成一个深刻的“川”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