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 朱批落定(1/2)
又过了两日,李治的精神稍有好转,但眉宇间的郁结并未散去。武媚仿佛算准了时机,在一个午后,端着一盏新沏的、据说有宁神之效的参茶,再次来到了寝殿。
殿内依旧弥漫着药香,但窗扉半开,引入了些许春日暖阳与草木气息,驱散了几分沉疴的死寂。李治正靠坐在榻上,对着一份关于漕运的奏章出神,目光却有些涣散,显然并未真正看进去。
武媚将茶盏轻轻放在他手边,并未立刻提及追封之事,而是先温言询问了他的身体,又说起太子李弘近来读书颇有进益,几位师傅都交口称赞。她语气轻快,带着为人母的欣慰,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家常的、温馨的氛围,稍稍缓解了李治心头的沉重。
待到李治神色稍霁,端起茶盏轻啜一口时,武媚才仿佛不经意地,将话题重新引回。
“陛下,”她声音柔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切,“前两日朝堂之上,为了先父追封之事,惹得陛下烦心,是臣妾思虑不周。”她先放低了姿态,随即话锋婉转,“只是,臣妾每每思及,总觉得心中难安。父亲一生,虽不敢言功勋卓着,却也未曾有负皇恩。如今武氏一门,皆感念陛下天恩,愿为陛下、为大唐肝脑涂地。”
她观察着李治的神色,见他并未立刻露出不悦,便继续道,语气变得更加深沉:“陛下可还记得,当年立臣妾为后之时,朝野反对之声何其汹涌?若非陛下圣心独运,乾坤独断,焉有今日‘二圣’协和,共保江山之局?陛下当年之魄力,臣妾至今思之,仍感佩于心。”
她巧妙地将眼前的追封之事,与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废王立武”联系起来,暗示李治,既然当年能为了她、为了皇权不受制衡而打破常规,今日为何不能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再行一次“圣心独运”?
“此次追封,在臣妾是尽孝心,在陛下,亦是施恩泽、固根本之举。”她微微前倾身子,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意味,“些许名位,若能换来武氏一族乃至更多依附陛下的臣子更加死心塌地,让那些仍在观望、甚至心怀异志之人看清风向,岂非远比恪守那些虚文更于国有利?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啊。”
李治端着茶盏的手,悬在半空,久久未动。武媚的话语,如同细密的针,一下下刺中他内心最矛盾、最柔软的地方。他想起当年的艰难,想起如今朝堂上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想起自己这具不争气的身体,以及那无法摆脱的依赖。
他抬眼看向武媚,她目光清澈而坚定,里面没有丝毫退缩,只有对目标的执着,以及对掌控局面的自信。他知道,她已将利弊得失,甚至他可能的反应,都算计得清清楚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