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C轮融资:讲述新故事(1/2)
“山海集”的战略方向一经敲定,整个公司如同上紧发条的精密仪器,高速运转起来。而作为这架仪器最重要的燃料——资金,便被提上了最紧迫的日程。
C轮融资的路演现场,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苏晚晴站在舞台中央,身后巨大的屏幕不再是过去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销售增长曲线、市场份额饼图,或是“山海”某个爆款产品的特写。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充满设计感的蓝图——“山海集:创意生态赋能平台”。
台下坐着的不再仅仅是看重财务回报的传统VC,更多了目光锐利的科技投资人、深耕平台模式的PE巨头,他们的眼神里带着审视,也带着对“新故事”的渴求。
“在过去,”苏晚晴开口,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清晰而沉稳,“‘山海’向大家讲述的是一个品牌如何通过极致的产品和用心的运营,在红海中杀出重围的故事。”
她轻轻点击遥控,屏幕上出现了“山海”几款标志性产品的影像,引来些许认可的点头。
“但今天,”她话锋一转,屏幕上的画面随之变化,变成了一张错综复杂却秩序井然的网络图,无数光点在其中闪烁、连接,“我想邀请各位,看一个更大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主角不再只是‘山海’。而是千千万万个拥有独特创意,却可能困于供应链、渠道、资金的‘他们’。”苏晚晴的声音里注入了一种更具感染力的情感,“我们的调研显示,超过70%的小微创意品牌,活不过十八个月。这不是因为他们的创意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将创意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基础设施’。”
她开始阐述“山海集”的构想,语气不再是推销,更像是在描绘一个可触及的未来:
“而‘山海集’要做的,就是成为他们的‘基础设施’。我们开放历经考验的供应链体系,让创意不再被生产成本扼杀;我们共享成熟的线上线下渠道,让好设计能轻松抵达懂得欣赏它的消费者;我们设立创意基金,为有价值的梦想提供第一滴甘露;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以‘山海’的品牌信誉和运营经验,为这些‘集创者’背书、赋能,降低他们从0到1的失败风险。”
屏幕上适时展现出平台模式的架构图、标准化服务流程、以及初步的“集创者”扶持计划。
“我们不止是在做一个平台,”苏晚晴总结道,目光扫过台下每一位投资人,“我们是在构建一个良性的创意生态。在这个生态里,‘山海’是土壤,是基石,而无数‘集创者’的成长,将反哺整个生态,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和品牌集群。我们追求的,不是单一品牌的利润最大化,而是整个生态的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