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特区 灯火(1/2)
1995年的深圳,盛夏的晚风裹挟着海腥味吹过深南大道。林烨站在刚落成的华烨电子大厦天台,望着脚下这片如星海般铺展的灯火。远处工地上打桩机的轰鸣与近处车间里流水线的节奏交织成特区的夜曲。
林总,塑料厂那边松口了。老赵擦着汗从天台楼梯走上来,同意先供货后付款,但要求用港币结算。
林烨的指尖轻敲栏杆,目光扫过远处蛇口港的货轮灯光。父亲笔记里特区是试验田的批注在脑海中浮现,而此刻他正站在这片试验田的中心。
港币就港币,但价格要按今天的汇率锁定。
转机发生在第三天傍晚。一个穿旧军装的老者来到华烨厂区,从帆布包里取出用油纸包裹的图纸:张爷让我送来的,说是林工当年留下的。
图纸上是改进型注塑机的设计图,页脚标注着1982年特区技术攻关项目。更令人惊讶的是,配套的零件清单完全基于国内可采购的材质。
自己造。林烨连夜召集技术骨干,用国产电机替代进口件。
车间里灯火通明第七夜,第一台自主组装的注塑机终于调试成功。当流水线重新运转时,工棚里爆发出欢呼声。但危机总是不期而至——周一清晨,海关突然查封了刚到港的日本机芯,理由是涉嫌走私。
栽赃。老赵看着开箱后满箱的砖头,拳头握得发白。
将计就计。林烨转身对会计说,把这批的损失做进成本,我们去申请退税。
这场风波意外带来了转机。税务稽查员在查账时,发现华烨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销售额的15%,远高于同行。这份报告阴差阳错地送到了刚成立的深圳市科创委。
重点扶持企业。批文下来的那天,林烨在父亲墓前烧了副本,您说的试验田,开始结果了。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随着华烨的电子表产量跃居华南第一,竞争对手的暗箭也从四面八方袭来。先是有港商在展销会上当众质疑华烨手表的防水性能,后是有匿名信举报华烨偷税漏税。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老赵愤愤地撕掉举报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