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2)
错身而过的刹那,罗成银枪指天,雪白披风翻卷如浪,不染纤尘。另一侧陈纪的脖颈突然绽开碗大血洞,喷溅的血泉在空中划出凄艳弧线。他徒劳地抓向虚空,喉咙里发出声响,最终轰然坠马,怒睁的瞳孔里凝固着不甘。
罗成寒眸如电扫过袁军,枪尖忽地指向阵中:使槊的汉子!可敢一战?袁军阵中骚动未平,又见这白袍杀神点名单雄信,士卒们不约而同攥紧拳头。
黄口小儿看槊!单雄信大喝声中,金顶枣阳槊化作金光贯日,直取罗成咽喉。马蹄翻飞间,两柄神兵即将碰撞,空气中爆出连绵气爆声。
这才像样!罗成朗笑声里,亮银枪毒蛇般窜出,枪尖三点寒星罩向对手要害。暗沉天幕下,两团旋风般的战影轰然相撞,火星四溅。
锵!
系统判定:单雄信基础武力95,金顶枣阳槊+1,受罗成特性压制-1,触发天赋面对枪矛类武器时+3,最终武力值97。
赤红槊锋与银白枪尖轰然相撞,炸开漫天火星。刺耳的金铁交鸣声震得观战士卒耳膜生疼,喉头发紧。史载单雄信马槊冠三军,人呼飞将,此刻但见那杆枣阳槊在他手中化作金色狂龙,槊首狼牙锤的尖刺在阳光下泛着森冷寒芒,招招直取罗成咽喉心窝。
隋唐第七好汉却似怒海中的玄铁礁石,五钩神飞枪卷起层层银浪。枪刃上五枚银环叮当作响,每一次挥刺都带起凌厉气劲,逼得单雄信如同暴风雨中的孤舟,船板吱呀作响几欲崩裂。
### 战局逆转
原野上尘土飞扬,两匹战马踏出纷乱蹄印。槊影枪光交织成网,转眼四十余合难分高下。单雄信汗透重甲,枣阳槊愈发沉重如铅,格挡动作渐渐迟滞。罗成一记银蛇吐信险些挑穿他喉头,惊得他后背冷汗涔涔。
袁军阵前,张勋鹰目微眯。虽恼单雄信先前狂言,但顾及主公颜面,当即厉喝:李丰!速救单将军!
得令!
铁骑突出,李丰长枪如白虹贯日:淮南李丰在此!枪尖距罗成心口三寸时,五枚银环突然绞住枪杆。但见罗成腕底发力,竟将李丰连人带枪掀得倒退数步。
单兄合力!李丰虎口渗血,疾声呼喊。
单雄信却勒马迟疑:以二敌一......槊尖低垂,在沙地上划出深浅不一的沟痕。
(
战场厮杀本就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何来公道之说?李丰听罢勃然大怒,暗自懊悔不该冲动出手相助那个榆木脑袋单雄信。他咬牙暗恨:我好心助阵,你这蠢货非但不领情,莫非是要让我等逐个送命?
眼见罗成趁单雄信愣神之际,一杆银枪如毒蛇吐信,杀得李丰狼狈不堪。生死关头,李丰灵机一动,厉声喝道:单将军!袁公的恩情与所谓的公平,孰轻孰重你还分不清么?
此言如惊雷贯耳,单雄信想起袁术雪中送炭的恩义,顿时浑身一颤。他狠狠拍额自责迂腐,见浴血苦战的李丰更是羞愧难当,当即催马挺槊杀向罗成。
曹军阵中,曹宁见妹夫遭围攻,按捺不住就要出阵。曹操却气定神闲地摆手:勿慌,公然尚有余力未发。想起平日切磋时罗成那招必杀技,曹宁这才强忍战意,静观战局。
此刻战场上,单雄信的金顶枣阳槊如乱雪纷飞,李丰则阴险地伺机偷袭。罗成不得不分心防备,实力大打折扣,战局一时胶着。
忽然罗成佯装败退,暗中却放缓马速,眼角余光丈量着与追兵的距离。单、李二将见状大喜,紧追不舍。待追至两丈之内,罗成突然回身一记回马枪,银光如电直取单雄信咽喉!
(系统提示音响起)罗成突然使出回马枪绝技,战力瞬间飙升八点。原本九十九的武力值,加上坐骑西方小白龙加成一,神兵五钩神飞亮银枪加成一,此刻爆发出一百零九的惊人威力。
银枪如电光突闪,单雄信仓促侧身,枪刃擦着脸颊撕开一道血口,余势未减径直贯穿后方李丰咽喉。伴着凄厉哀嚎,李丰坠马毙命。
单雄信抹去脸上热血,灼痛感终于唤醒惊魂。顾不得悼念同僚,急欲拨马逃回本方阵营。罗成岂容猎物脱逃?猿臂轻舒揪住对方腰带,将人整个提起重重掼在地上。单雄信顿时头晕目眩,瘫软如泥无法动弹。
全军进攻!诛灭逆贼!
见敌军两员大将折损,曹操振奋挥剑。五万精兵闻令而动,刀枪如林卷起漫天尘烟,似决堤怒涛般扑向袁军阵地。铁蹄撼动大地,三千虎豹骑在曹宁率领下直插敌阵中军。
张勋强压惊惶,横枪大喝:列阵迎敌!七万袁军应声出击。转瞬间两支洪流轰然相撞,金铁交鸣混合着血肉横飞。十三万大军厮杀得风云变色,连乌云都惊散逃遁,唯剩骄阳冷眼俯瞰战场。
曹军众将如下山猛虎:曹宁银枪翻飞,罗成亮银枪点出朵朵血梅,典韦双戟卷起腥风血雨。袁军阵线被撕得七零八落,士卒哭嚎逃窜。这些猛将所过之处,敌军如割麦般成片倒下,活脱脱便是战场收割机。
曹军铁骑如利刃般撕裂袁军战阵,前军突贯后阵,杀得敌军尸骸枕藉,哀鸿遍野。袁军士卒见曹字旗号便魂飞魄散,抱头鼠窜。
擅退者斩!张勋怒发冲冠,连斩数名溃兵,却难阻颓势。乱军之中,他的怒吼转瞬淹没在厮杀声里。
忽然间战鼓震天,袁军侧翼烟尘大作。只见帅旗猎猎,万余人马排山倒海般杀来。夏侯渊提刀纵马,当先突入敌阵——这正是曹操设下的围城打援之计,特调昌邑精兵埋伏于此。
夏侯渊刀光如雪,所过之处血浪翻涌。正撞见指挥作战的张勋,当即长啸一声,催马直取中军。张勋忽觉杀气扑面,抬眼便见敌将如惊雷袭来,吓得肝胆俱裂,慌忙拨马逃遁。
主将既逃,袁军顿时土崩瓦解。前有曹军主力猛攻,后有夏侯渊奇兵突袭,七万大军死的死,降的降。至暮色四合时,战场已见分晓:袁军折损三万,被俘四万;曹军伤亡不足万余。张勋仅率残部五千弃城奔逃,留守副将见大势已去,只得举旗请降。
信心满满的曹操旋即挥师南下,不出半月便将豫南尽数收入囊中,各地守军纷纷倒戈归顺。曹操对降卒一视同仁,既往不咎,重新整编部队,使得讨袁大军骤增至十万之众。平定豫州后,曹操亲率大军压境寿春,天下震动,袁术闻讯惊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