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北海救孔融!(1/2)
太史慈投靠刘备后。
刘备本想给太史慈一个别部司马的职位。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太史慈是无法担任别部司马职位的。
因为他不是带人来投靠刘备的,而是自己一个人投靠刘备。
曹操起事的时候,曹仁去找曹操,曹操给曹仁一个别部司马的职位,那是因为曹仁除了自己之外,还带了一千多人去投靠曹操,所以才有资格担任别部司马。
所以刘备让太史慈担任别部司马,最少要给太史慈补一千人,这一千人还和刘备没有太大的关系,太史慈要是想要拉走的话,还可以拉走。
太史慈选择了拒绝,原因就是自己寸功未力,怎么可以一上来站在其他那些立下功勋的士卒头上呢?
他太史慈愿意先为一小卒,凭借自己立下的功勋再升迁官职!
刘备闻言对太史慈更加的喜爱了!
拉着对方抵足而眠。
最后安排到了刘平的帐下。
刘平接纳太史慈之后,让对方暂任都尉一职。
虽然人家太史慈说自己要从小兵当起,但你如果真给对方安排成小兵,那就是你不懂事了。
在刘平这里太史慈暂任都尉一职是没有问题的。
太史慈虽然没有立下功勋,但他骑术、箭术高超,武艺高强,识文认字,有一定军事才能。
来历清白!
凭借自身能力自然能胜任都尉一职。
整肃了一番兵马。
如今刘平是刘备麾下的最强战力,拥有两千骑兵不说,还有两千步兵,共四千人。
有都尉两人,田豫和太史慈。
剩下的关羽、张飞、牵招各自麾下连一千人都没有。
而且,现在他们也不能随意扩充人员。
因为支出负担不起。
兵马整顿好之后,关羽、张飞留下来保护百姓。
刘备则是带着牵招、刘平、赵云、田豫、太史慈,一共近五千人前去都昌县救援孔融。
......
从济南国到北海国,首先要穿过齐国,相较于青州其他郡国来说,齐国的面积并不大,乃是故齐之地,临淄就在这里。
前往都昌的路,刘备其实还算熟悉。
因为都昌县旁边有一个县城叫做下密县,刘备曾经干过下密县丞。
说起来,这孔融自从到了北海之后,一路被黄巾追着跑,先是在国治剧县,而后跑到朱虚县,这会又跑到都昌县去了。
北海国有世家豪强,首先就是北海王刘氏一脉。
再之后有,剧县滕氏,世二千石。
菑氏,以邑为氏。
剧县辟闾氏
...
北海国这边因为黄巾动乱实在是太过严重了,别说中小世家了,甚至有些大世家都顶不住了。
比如管氏的管宁,邴氏的邴原,直接跑辽东去了。
世家更加注重“经学传家”,也就是做官。
他们的武力并不是很出众,无法同黄巾抗衡。
也只能被迫到处跑。
所以这会能够在当地存活下来的,都是拥有坞堡,实力相当强大的豪强。
青州的黄巾渠帅和其他地方的黄巾渠帅不太一样。
他们不是底层出身,而是青州本地的豪强。
这一次攻击孔融的黄巾贼有两股,其中一股领头之人名为“张饶”,是北海国本地的豪强之一。
另外一人名为管亥,领兵数万。
除此之外,还有隔壁东莱郡,还有一伙黄巾贼,领头的人名为管承,徒众三千余家。
青州故齐旧地,又姓管,显然并不是一般人。
管姓乃是北海郡望。
包围都昌县的黄巾贼张饶与管亥在听说刘备率兵前来救援孔融之后,出现了意见的分歧。
张饶并不想交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