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是仪来投!(1/2)
虽然现在是在古代,但并不代表想要读懂书籍上的古文和文言文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书籍文字还不一样,有小篆,隶书等。
除此之外,环境也是一个巨大的制约因素。
除了要学习之外,对这部分背后没有家世的人来说,他们还要生活,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想要养活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压的一个人喘不过气来。
更别说现在还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朝不保夕。
从一开始刘平就知道时代的局限性,所以在决定向刘备建议培养人才的时候,就给他们制定好了方向。
那就是“实用性!”
更加注重“术数”,培养一些拥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这部分人目前来说,距离什么治国良才还差的远。
还需要历练以及后天的自我学习成长,但让他们成为成为一些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刘备统治的“吏员”。
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刘平相信他们绝对可以做到!
“大哥,如今您和公孙瓒的关系处于良好时期,可以让公孙将军派人护送过来。”
“将来要是冀州整个落在袁绍手中,您就算想让他们过来,他们也过不来了。”
刘平的话让刘备心中一颤。
“子安,你是说公孙伯圭不是袁本初的对手吗?”
“完全不是对手!”刘平摇了摇头,“公孙瓒恃其军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必不能成事!”
“唉,伯圭他...”刘备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子安,就照你说的办吧。”
在等待幽州的储备人才来到平原国的这段时间。
刘备也还在做自己最后的努力。
那就是亲自去邀请那些辞官离去的人。
只是效果都不太好,有的人压根都不见刘备。
刘备将礼数做足了,这些人还不愿意,他也没有办法了。
这些平原国的世家豪族,其实都还处于观望之中。
因为如今河北的局势其实非常明朗。
无非就是公孙瓒亦或者袁绍一统河北,他们在等胜利者。
刘备实在是没什么本钱。
在刘备都快要麻木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有一个士人,响应了刘备的征召,从北海国孔融的麾下来到了他刘备这里。
其名为“是仪!”
北海国营陵县人。
起初担任县中县吏,前不久升任到郡中。
因为出身和姓氏,被刚刚来到北海国担任国相的孔融讥讽了自己的姓氏。
是仪本名为“氏仪”,孔融嘲弄他,“氏字民无上!”
氏仪心中自然恼火,但又要在对方手下为官,只能将自己的姓氏从氏改为了是。
如今受到刘备的征辟,在了解完刘备一些信息之后,便脱离了孔融,来到了平原国。
对于自己成为平原国相,第一个响应自己征辟的人,刘备自然是格外的重视。
给足了对方礼遇和尊敬!
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刘备还发现是仪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刚正不阿、清廉奉公、襟怀坦荡!
县吏出身,既可以处理政事,又略懂军事。
刘备大喜过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